|
奶公牛犢強度育肥技術總結
近年來,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市場對高檔牛肉的需求不斷增加,我國肉牛生產漸成規模.然而由于我國人均草場面積小,采用架子牛短期限強制性育方式周期長,出欄率低,因而經濟效益低.而應用犢牛強度育肥生產出挑戰牛肉具有風味獨特,價格高,特別是來源較豐富,便于組織生產,發展前景廣闊.
奶公牛犢強度育肥是指把斷奶公牛犢(6月齡奶公牛犢)經過12月的飼養,達到充分肥屠宰標準,然后進行出售,經濟效益顯著,現總結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 1試驗牛的選擇:選用健康、無病、無遺傳缺陷、體形外貌良好、頭方大、前管圍粗壯有力,蹄大,月齡在6月齡的荷斯坦公牛犢,平均體重在170千克kg,數量為50頭。
1. 2試驗日程、地點及方法:試驗時間為2001年5月10日----2002年11月10日,地點在黑龍江省857農場7隊奶牛小區進行。將這些試驗公牛犢集中飼養,由畜牧服務中心技術人員技術性指導,按牛體從人到小的順序定槽、定位、繩系以40—60cm為宜。牛舍地面和墻壁用2%NaOH溶液噴散用具,用1%的潔爾滅或0.1%高錳酸鉀溶液噴散消毒。
2. 飼養管理
3. 1適應期(6月齡):舍飼犢牛供足清潔飲水和優質飼料。
2. 2增肉期(7—16月齡):本期肉牛生長迅速,增重快,應加強營養,供足飲水。
3. 3增肥期(2個月):本期主要是促使牛膘豐滿,沉積脂肪。日糧喂方法為完草后料,最后給水的原則。每日3次草,3次水,飲水在喂料1—1.5小時的15℃ 的溫干燥、空氣新鮮,做到冬暖夏涼舍溫持在6—25℃ 范圍內。保持牛體清潔,日刷拭牛體2次,以增加血液循環,促進食欲,午舍盡量保持清潔。
2.3日糧配方及比例:根據育肥的特點及飼養標準,制定如下日糧配方。
3結果與經濟效益分析
4. 1試驗結果:出欄育肥牛經12個月有育肥,體皮毛光亮,全與肌肉豐滿,結實、外露、腰背肌肉隆起高于脊骨而形成背槽,殿部肌肉豐滿呈圓形,皮下脂肪附著良好,體重達387kg以上時即可出欄。
表1 育肥各階段日糧配方如下:單位:kg/頭*日
階段 玉米 豆餅 灑糟 干草 食鹽 復合添加劑
占用比例 35.2% 5.9% 29.3% 29.3% 0.3% 1%
適應期(6月齡) 2 0.34 1.66 1.66 0.02 0.05
增肉期(7—16月齡) 2.5 0.42 2.08 2.08 0.02 0.07
育肥期(17—18月齡) 3 0.50 2.50 2.50 0.02 0.08
表2 育肥牛各階段體重變化
階段 初重 末重 日增重
適應適應期(6月齡) 170 187.94 0.598
增肉期(7—16月齡 187.94 349.94 0.600
育肥期(17—18月齡) 349.94 387.14 0.602
3.2經濟效益分析
支出:飼料費支出:1814.74元/頭 合計支出:2339.74元/頭
購置6月齡犢牛:520元/頭 檢疫費:5元/頭
收入:出售活牛:387.14kg/頭*8元/kg=3097.12/頭
純收入(30997.12元/頭 -2339.74元/頭)*50頭=757.38元/頭*50元/頭=37869元
4結論
奶公牛犢 強度育肥具有四大好處:一是縮短了生產周期,較好地提高了出欄率;二是改善了肉質,滿足市場高檔牛肉的需求;三是降低了飼養成本,提高了肉牛生產的經濟效益;四是減少了草場載畜量,可獲得較高的生態效益。因此利用現有的條件,應用奶公牛犢強度育肥技術,無論對奶牛飼養殖戶,還是對生態環境都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所以應加入推廣。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