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打工”?本人搜索了一下找到答案。“打工”即:通過自己的勞力或腦力為公司、機構提供服務、工作,并獲得收入。 “打工”一詞在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從香港傳入中國內地,最初在廣東流行,后來逐漸流行開來。 本人偶爾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幽默小笑話:“過去母親教育女兒說:女兒啊!你要好好學習,如果不好好學習,將來只能嫁給 養豬的;現在母親教育女兒說:女兒啊!你要好好學習,只有好好學習,將來才能嫁給養豬的”。這則小笑話雖有調侃的味道,卻不乏透出了養豬業的過去與現在地位的變化,過去在中國是窮人養豬,養豬為肥田;現在是富人養豬,窮人已經養不起豬了。君不見房地產公司、煤礦主紛紛涉足養豬業,就連IT界的大佬丁磊也進軍了養豬業,你能說他們也在打工嗎?如果說我們養豬人在打工,那么在為誰打工呢? 我們分析養豬業的三要素:“一種、二料、三管理”也就是品種、 飼料、管理。 首先我們來談一下“品種”:從中國河姆渡考古挖掘證明豬的起源在中國可以追溯到大約在8000到10000年前,埃及大約在3500年前,歐洲則在羅馬時代以后,美國在1789年4月30日,華盛頓正式宣誓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才擺脫英國的殖民。中國的養豬技術在古籍中有不少文字記錄。《易經》、《周禮》有閹割術的記載,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包含有治療豬病的藥物。就連我們中國的漢字“家”,“宀”是房子的意思,“豕”是豬的意思,也就是說有房子、有豬才算是家,豬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豬在中國經過自然選擇和人類馴化逐漸形成了很多適應中國不同地區氣候條件的地方品種,這些品種各有優缺點,共同點就是耐粗飼、抗病力強、繁殖率高、肉質好。但是現在我們這地方品種的已經很少見到,偶而在寵物市場能夠見到,取而代之的是杜洛克、長白、大白豬一統天下。我們從國外引進的種豬每頭在25000元人民幣,體重在50公斤左右,折合成每公斤在500元左右人民幣,而我們現在養豬業每公斤20元已經是暴利,百年不遇,覺得非常開心了!這些洋品種雖然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但是在繁殖率和抗病力方面與我們中國的地方品種是沒法比的,現在豬肉的高價運行與豬病多豬難養也有很大關系。 其次,我們再來談一下飼料,國外的飼料技術對中國的飼料工業發展起到不可抹滅的推進作用,現在大部分飼料公司、養豬場采用的是玉米豆粕型日糧,按照美國NRC的營養標準制定飼料配方,豬是雜食性動物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的,老外為什么誘導我們用玉米豆粕型日糧?這個要從2004年中國大豆危機事件說起。2004年對于中國油脂企業來說是一場滅頂之災,中國的大豆需求主要依賴美國進口,美國通過金融手段將大豆從2000元/噸拉升到4200元/噸,而且還通過媒體放言美國因自然災害導致大豆減產,價格還將上漲,中國油脂企業開始大量購買大豆,等到中國油脂企業庫存基本飽和時,美國一些企業又通過金融手段將大豆壓回2000元/噸,導致中國85%的油脂企業倒閉,這時一些外資企業低價抄底控制了中國的油脂公司,從此以后中國的豆粕和食用油已牢牢掌控在老外手中,國際四大糧商(A、B、C、D即:ADM 在華控制38家油廠、邦吉Bunge在華控制3家、嘉吉Cargill在華控制34家),象我們熟悉的金龍魚、福臨門、魯花等已被老外控制,并且美國出口給中國的都還是轉基因大豆,我們東北產的大豆又被美國收購用于生產大豆油供美國人食用(美國是禁止食用轉基因產品的)。再看玉米,中國雖然沒有開放玉米的進口,但是2010年,美國孟山都的玉米種子在廣西播種了1700多萬畝,并且大有席卷中國之勢,玉米也是在劫難逃!而且玉米的入侵比大豆更高明,用我們中國人的勞力和中國人的土地來賺我們的錢并且達到控制中國玉米的目的。老外誘導我們養豬用玉米豆粕型日糧的真正用意應該是不言而喻了吧!用了玉米豆粕型日糧原料組成太單一會造成營養不平衡,我們會進口各種各樣的添加劑來調節營養平衡,從添加劑方面再賺我們養豬人的錢,如果老外誘導我們用玉米豆粕型日糧僅僅是賺點錢,我們就算是燒高香了,最好是別再有其它更大的陰謀。 再次,我們來談一下養豬管理模式。老外的養豬管理模式帶動了中國養豬業的飛速發展,使養豬業從傳統的“養豬為肥田”走上了規模化、企業化的道路。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時常困擾著我們養豬業。例如:疾病與效益。現在中國養豬業的現狀是豬越養越難養,越養病越多,病越治越難治,甚至沒法治!養豬企業的“生產機器”---母豬淘汰率居高不下,每年在30-40%,也就是說每三年母豬群要更換一次,母豬是很貴的前面已經談過了,而且一頭母豬一年提供的育肥豬數平均只有14頭左右,遠遠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狀呢? 定位欄與藥物保健這兩大管理模塊功不可沒! 定位欄:母豬一旦懷孕后關在一個0.65X2.1米這樣一個狹小的空間內,只能站立或者臥下,連調頭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運動了,我們人懷孕以后醫生會囑咐孕婦要適當運動,別整天坐臥不動,試想一下如果我們人在那樣的狀態下會怎么樣?豬和我們人類的源淵又是那么親近,難怪歐盟規定在2013年1月1日起養豬禁止使用定位欄,也有人比喻定位欄相當于殺豬刀。 藥物保健:就更不靠譜了,現在養豬基本上是在藥物中泡大的,抗生素大量濫用,使許多醫院報道小孩剛生下來就對多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是藥三分毒我們都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人有誰養生保健是靠藥物來養生的?再說了,引起豬大規模死亡的是病毒而不是細菌,抗生素只對細菌有效,對病毒是沒有效果的,大量使用抗生素是控制不了豬場的群發性疾病的,結果只能使豬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差,抗病力越來越低。歐盟在2006年1月1日起禁止在飼料中使用抗生素,在醫學界也流行這么一句話“在美國買槍容易,買抗生素難,在中國正好相反”。由此看來現有的管理方案只能使我們的豬越來越難養,越養病越多,有人說我們中國人口多,養豬環境差,那么我們新疆地區人口稀少,養豬照樣存在這些問題。所以老外養豬禁止使用定位欄、抗生素而我們卻奉若神明,老子幾千年前提出的“道法自然”,老外在研究使用,而我們卻束之高閣,結果是母豬淘汰率居高不下,生產性能提不上去,養豬成本降不下來,最終的贏家是誰?我們養豬人在為誰打工?不用我說了! 本人才疏學淺,不對之處請各位批評指正!請各位行業高人結合中國國情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養豬業自己的道路,養出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吃得起、吃得好而且吃得放心的豬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