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發放的免費疫苗,不但沒有售后服務,出現問題也是索賠無門;而自主采購的疫苗,不僅能夠得到廠家提供的良好服務,一旦因為疫苗質量問題給養殖戶造成損失,索賠起來也比較容易。
生豬補貼政策未能有效發揮作用
“你是北京來的記者,我才敢跟你說實話。”8月6日,在湖北省浠水縣養豬協會獸藥經營部,現年57歲的羅田縣匡河鄉毛家河村村民方東海在看過記者的證件、留下家庭住址和聯系方式后,鄭重地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
方東海從20歲起,就開始養豬。為了養好豬,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他還自費到江西豐城的一個獸醫專修學校學了一年的獸醫,回鄉后不但通過了羅田縣組織的獸醫考試,還當上了(匡河)鄉里的獸醫師。鄉鎮機構改革后,他被買斷工齡,回到家鄉重新養起了豬。前前后后加在一起,他養了不下20年的豬。
“國家的政策是好,但基層畜牧部門太亂。”方東海告訴記者,2006年,他響應政府號召,擴建了豬場(150頭規模),當時政府(畜牧部門)說好給予1萬元的補貼,直到現在也沒拿到1分錢,而當地一些與畜牧部門有關系的,隨便弄個豬場,就能拿到幾萬元甚至是幾十萬元的補貼款。
“國家立即停止各種生豬補貼政策,把這些錢用到疫苗的研制和豬種的開發等科研上,而不要浪費在支持豬場建設等上面。”8月5日,監利縣恒發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少華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說,支持生豬標準化規模飼養場建設等生豬扶持政策,完全是個錯誤的政策,不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還為基層畜牧部門腐敗提供了機會,也給像他們這樣實實在在養豬的養殖戶帶來了不公平。
鄧少華告訴記者,3年前,他的豬場進行了改擴建,按規定可以得到數十萬元的政府補貼,但直到去年,才在縣政協主席的大力幫助下(記者注:鄧少華為監利縣政協委員),拿到了20萬元的補貼款。
“3年時間,不說其他的,光車子跑的汽油費就不下數萬元。”鄧少華說。
免費疫苗致豬場損失300萬
“生豬強制免疫政策就更是害人的政策。”鄧少華告訴記者,2010年7月,他的豬場在使用了政府提供的免費疫苗后,全場280多頭能繁母豬全部流產,另外,還導致80多頭母豬、1000多頭育肥豬死亡,直接經濟損失超過300萬元。
“我是第一個打的(免費疫苗),但沒有像鄧少華那樣一次性全打,而是試探性先給一部分豬打,結果打了的,死的死,病的病,不打的反而沒事。”監利縣永鑫養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監利縣永固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敏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得知鄧少華的豬場出事后,他立即通知村里其他的養殖戶不要使用政府發放的免費疫苗,結果這些養殖戶的豬場都平安無事。
“我們自始至終從來都不使用政府提供的免費疫苗,所以在近些年豬病頻發的情況下,我們飼養的生豬發病率明顯低于其他豬場。”8月3日,河南雛鷹農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會秘書吳易得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吳易得認為,國家免費提供疫苗不是個好事情。在中國,只要是免費提供的,就沒有責任心,就容易出事。
不敢使用是因為傷不起
“你可以去問問養殖戶,誰敢用免費疫苗?有幾個人在使用免費疫苗?我們都是按畜牧部門的要求,填好報表,領好疫苗,拿回來澆上汽油一把火燒了。”8月10日,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養豬協會會長、武漢金龍畜禽有限公司董事長雷賢忠對到訪的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
“不能說國家的政策不好,關鍵是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雷賢忠告訴記者,疫苗除了本身的質量問題外,還涉及包裝、運輸、保存等諸多環節,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了差錯,對養殖戶的打擊都是致命的。
“為什么不用?因為養殖戶傷不起啊!”雷賢忠對記者說,撇開政府采購的免費疫苗到底有多少效果不說,設想一下,如果養殖戶使用了政府提供的免費疫苗,達不到預防效果,導致豬死亡,作為企業,敢向政府部門要求賠償嗎?
“而到市場上自主采購的疫苗則不同,一旦因為疫苗原因給養殖戶造成損失,養殖戶不僅可以向疫苗經銷商索賠,也可以向疫苗生產商索賠,所以,他們不敢亂來。”雷賢忠說。
來源于:中國經濟時報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