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四月份以來,豬肉價格一路上揚,北京豬肉價格已上漲到每斤19元~23元,一個月時間,上漲達15%之多。與此同時,跟豬肉市場的繁榮相比,房地產行業冷清了許多。
房地產暴利似有短暫終結的跡象,地產商轉型便把“寶”壓到豬身上。逐利是資本的本性,地產商養豬,難道真是棄房地產而做實業?地產商看中的是中國農業和養殖業的前景還是“錢景”?
國家對養豬業的補貼無疑是吸引資本進入的一大誘因。今年中央支持大型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和小區建設的投資恢復至25億元,并對養殖戶(場)按每頭能繁母豬1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
有評論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國內外資本近年來大舉進入中國養豬業,他們在肉價低的時候可以得到政府補貼,雖然養豬沒有房產行業的暴利,但也能獲得不錯的收益。最近一輪豬肉猛漲也表明,資本的確扮演了重要角色。
政府補貼的初衷是好,但效果如何有待觀察。更重要的問題在于,給予養殖企業補貼之后,后續扶持、監管應該跟上,防止資本拿到補貼后就抽離。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