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染性腺胃炎主要侵害肌胃400-616-9065,從而影響雞的消化,吸收,生產性能。該病可在不同品種的蛋雞、肉雞和火雞中傳播,以蛋雛雞、肉雛雞、青年雞多發。該病在目前的817肉雜雞中也可發現。該病現在在全國各地都可以看到,尤其在東北三省、安徽、江蘇等地較流行。在河南、山東散發,一般最低發病率在10%左右,死亡率高達30%。本病是由一種或幾種傳染性病原微生物及非傳染性因素引起的綜合癥。
一、該病的發病誘因
1、非傳染性因素 日糧中所含的生物胺、日糧原料如堆積的魚粉、玉米、維生素預混劑、脂肪、禽肉粉和肉骨粉等含有高水平的生物胺,這些生物胺對機體有毒害作用。
2、飼料條件誘因 飼料影響不平衡,蛋白質、維生素缺乏等都是該病的發病誘因。
3、霉菌毒素鐮孢霉素產生的T2毒素具有腐蝕性,可造成腺胃、肌胃壞死;橘霉素是一種腎毒素,能使肌胃出現裂痕; 卵孢霉素也能使肌胃、腺胃相連接的峽部環狀面變大、壞死。
4、傳染性因素 雞痘,尤其是眼型雞痘是腺胃炎發病的重要原因。不明原因的眼炎:如傳之、傳喉、各種細菌、VA缺乏或通風不良產生的眼炎,都會導致腺胃炎的發生。現在一些垂直傳播的病原可能也是發病的誘因,如網狀內皮增生癥、雞貧血因子、馬立克等。
二、臨床癥狀
病雞羽毛蓬亂,無精神,翅膀下垂,采食量和飲水量明顯減少。雞有流淚和腫眼癥狀,并伴有呼吸道癥狀,排白色和綠色糞便。病雞呆立、縮頸、采食量下降,僅為正常采食量的一半。
三、病理變化
病雞呈現消瘦,肌肉蒼白,腺胃、法氏囊萎縮,嗉囊擴張,內有黑褐色米湯樣物。肌胃內徑變粗,兩胃交接處糜爛、潰瘍、肌肉壁腫脹、增厚。
病雞腺胃具有特征性的腫大如乒乓球大。乳頭輕輕擠壓可擠出乳狀液體。腺胃壁增厚、水腫, 輕輕一壓即可流出漿液性液體。乳頭腫脹、出血,乳頭界限融合,沒有界限可分。肌胃萎縮,法氏囊、胸腺、脾臟等免疫器官萎縮。
四、防治措施
管理水平和防疫對腺胃的發生有重大影響。要嚴格執行衛生和消毒措施。控制日糧中各種霉菌、真菌及其毒素對雞群造成的各種危害,此外日糧中的生物源性氨基酸,包括組胺、組氨酸、尸胺等的控制也是降低腺胃炎發生的有效措施。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