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3日至24日,包括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網、新浪網、南方都市報以及東方今報在內的20多家主流媒體的記者,深入雙匯,親眼目睹了企業現代化生產線和食品安全控制措施。面對媒體記者,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毫不諱言幾個月前的陣痛。
□東方今報記者
王俊生 張學軍/文圖
●記者目擊從生豬到產品的過程
7月23日上午,在漯河雙匯集團最大的屠宰廠生產車間,包括東方今報記者在內的、來自全國20多家知名媒體的50多位記者,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隔著生產車間的玻璃,依次參觀了生豬從入廠檢測到成品出廠的整個生產流程。
據該車間的一位負責人介紹,以前也有不少人前來參觀,但自從瘦肉精事件發生后,前來參觀的人數驟然增加了。“雙匯集團生產車間全部依國際認證標準設計,圍繞車間設計搭建參觀走廊,參觀走廊與生產車間嚴格分離,既保障了生產的安全進行又對外開放了生產現場。”來自三湘都市報的記者柏益輝這樣評價。
搜狐網外聯編輯付吉珊表示,自己是帶著疑問走進雙匯,帶著信任離開雙匯的。
她認為,兩天來,自己深刻感受了雙匯的企業文化、企業管理、企業形象和企業對社會、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我看到的一切都讓我很踏實。我將把這些我看到的,帶回我所在的地區,告訴我的朋友、領導和同事,讓他們共同分享我對雙匯企業的認識”.
●為了產品安全再多的錢也要花
7月23日下午,雙匯集團在公司總部召開了新聞專題會,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全面回顧了“瘦肉精”事件發生以來雙匯集團所采取的整改措施。
從今年的3月15日到5月15日,是雙匯集團歷史上最艱難的時期,也是包括萬隆在內的雙匯高層面臨重大考驗的時期。“這期間,我和我的團隊以及雙匯集團面對著數不清的質疑、批評、責難甚至謾罵,全體員工一下子清醒了很多、成熟了很多。當然,我也是。”說到此處,萬隆良久無語。
那么,萬隆是如何做到浴火重生、鳳凰涅槃的?
第一,對相關責任人和負有領導責任的管理層干部進行了嚴肅處理。
第二,進一步完善質量防控體系,增加3個億的成本對生豬采購環節實行頭頭檢驗。
第三,實行開放式、透明化辦廠,邀請媒體、消費者、網友到工廠參觀,邀請檢察院干部到企業進行食品安全法規講座。
第四,對全國各地工廠干部職工進行大規模的培訓和輪訓。
萬隆說:“瘦肉精事件后,我們的頭頭檢驗系統隨即上線,盡管雙匯每年為此要付出3億元,但為了產品安全,這錢必須花。”
●省、市領導先后親臨雙匯把脈
雙匯不僅是漯河的雙匯,更是河南的雙匯,是一張曾讓無數人驕傲自豪的河南肉食品的名片。瘦肉精事件發生后,河南省、漯河市等主要領導,先后親臨雙匯集團考察調研,為雙匯發展把脈開方。
2011年5月15日,省委書記盧展工在雙匯集團總部調研時強調:“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質為本,質以誠為根”,并勉勵雙匯集團:“雙匯來之不易,應備加珍惜。”盧展工形象地比喻說:“百年大計,質量第一。質就好比是多個0前面的1,沒有這個1,后面有再多的0也沒有任何意義。”
漯河市委書記靳克文在視察時也指出,食品安全關系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要完善和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加大食品安全整治力度,健全完善企業誠信體系,對所有食品經營者建立安全信用檔案。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