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臨床上發生免疫過敏現象比較多,這里有豬的品種和豬的狀態的原因,有疫苗的原因,平時出現的有速發型與遲發型兩種,在治療上多采用腎上腺素或阿托品,效果還是不錯的。
一、發生過敏的原因
1、疫苗注射后出現過敏反應的直接原因,是疫苗中存在著異種動物異原蛋白。再者,疫苗中的毒株是在特定細胞內繁殖后采集而得,由于條件限制未能將毒株和細胞培養物碎片、殘片徹底分離,使得細胞培養物碎片、殘片中的蛋白質、細胞體有可能成為異源性蛋白質,隨疫苗注射入豬體內后,發生抗原抗體標識反應,導致豬發生過敏反應。
2、疫苗佐劑是誘導豬發生過敏反應的又一因素。能夠用作免疫佐劑的礦物油(如白油和石蠟油)、鋁膠、蜂膠,它們在疫苗中起的作用就是產生無菌性膿腫,以利于疫苗的緩慢吸收。作為機體異物,礦物油和白油就有可能導致組織水腫、組織損傷和組織腫脹,這種遲發型變態反應是導致豬群過敏的又一因素。
3、豬群因個體差異、飼養條件不同,而使后備豬過敏反應程度不同。體重在70公斤以上的豬注射疫苗發生過敏反應少;混養、放養的豬運動量大,運動頻繁,相應的抗逆性就強,抵抗力強,對疫苗的反應就小。相反,單欄限飼的后備豬極少運動或根本不運動,抗逆性就差,對疫苗反應強而快。
4、母豬懷孕期間防疫活疫苗,疫苗中的菌(毒)種或其他成分通過胎盤后進入胎兒體內,成為過敏原,出生后免疫再次遇到該種成分,而引發免疫變態反應。
二、一般臨床癥狀
過敏反應根據發生過敏的時間可分類為:速發型與遲發型。
1、速發型過敏反應:發病過程比較急,多數出現在注射后幾分鐘,最長不超過2小時,最快的在拔針幾秒鐘后突然休克,腿軟臥地。豬四肢軟弱無力,做劃水狀游動,鼻、腹部、四肢內側、眼瞼紫茄色,全身密布紅色丘疹,尤其以注射疫苗部位最嚴重。
2、遲發型過敏反應:過敏反應慢,發生于注射疫苗后數小時,豬呆立或臥地后反復起立,肌肉震顫,目光遲純呆立,不采食。
3、過敏反應常整窩發生,比較集中。
4、主要癥狀以體溫升高,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口吐白沫,皮膚、黏膜發紅、發紺、驚叫,抽搐倒地不起為主,嚴重的引起休克,甚至死亡,但死亡率不高。人工輔助則搖搖擺擺站立,口鼻流涎,靜立不動,磨牙,蹭癢,尖叫。過敏反應輕的豬癥狀持續幾分鐘就能恢復正常,過敏反應重的豬癥狀能持續十幾分鐘,而且即使恢復后,這些豬也臥地不動,不如同圈注苗后未發生過敏反應的豬活潑。
三、治療
1、對發生過敏反應的豬立即注射鹽酸腎上腺素注射液,每頭1-2ml。
2、1%硫酸阿托品肌肉注射,大豬3ml/頭,小豬1ml/頭。
3、對有體溫升高到40.5℃左右的豬可用青霉素+復方氨基比林注射液治療;對食欲不振的豬還可配合使用VB1、VB12、VC免疫增強劑。
4、減少人畜嘈雜聲,創造安靜環境,預防和減少各種應激因素,有利于發生過敏反應的豬恢復。
四、體會與注意事項
1、動物發生過敏也存在遺傳因素。在實踐中,我們發現過敏的仔豬與母豬、種公豬的血緣有關,含有杜洛克與皮特蘭血統的豬更易發生過敏反應,并且,品種越純,過敏反應越嚴重。隨著豬的品種改良,此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出現過敏情況以二三元雜交豬、配套系瘦肉型豬為多,本地豬發病率較低。
2、接種滅活疫苗時,細菌類疫苗比病毒類疫苗更易發生過敏反應。
3、建議規模化豬場對于首次使用的疫苗在大批注苗前應首先小數量試驗注射疫苗,若無特殊反應再大批量注苗。而且應注意疫苗注射時隨身攜帶腎上腺素等急救藥品,以防意外發生。
4、注射疫苗要按說明,若注射劑量大,最好分點注射,要一畜一個針頭。需要注意的是盡量減少不同疫苗同時防疫。例如,防豬瘟時同時防口蹄疫容易出現嚴重過敏反應。
5、近幾年在豬群預防免疫中,仔豬過敏現象增多,除了與集約化飼養條件下,豬免疫疫苗種類繁多,疫苗間隔時間短、使用劑量大,某些外來豬種本身存在過敏性體質有一定相關外,在豬瘟、豬偽狂犬病、豬繁殖和呼吸綜合癥(豬藍耳病)、圓環病毒病等損害豬免疫力疾病的感染豬場,免疫過敏現象更為多見。
6、易過敏豬種或有過敏病史的豬,注苗前先注射腎上腺素,稍候再注疫苗。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