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6月28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道,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本輪豬價除受農副產品連帶上漲因素外,主要有五方面原因: 第一,去年上半年,養豬普遍出現虧本,嚴重挫傷了生豬養殖積極性,不少規模養殖場淘汰了母豬,造成母豬存欄減少,仔豬供應偏緊,豬源明顯減少。
第二,生豬生產成本特別是飼料成本為生豬價格上漲提供了支撐。由于國家糧食收購價格的帶動,飼料價格不斷攀高。今年以來,玉米價格持續走高,目前產地為2.32元/公斤,上海的批發價已達5.8元/公斤。
第三,飼養人員工資上漲,多數規模養殖場用工成本從去年的每月1200元上調到2000元。有的地方因外出打工人數增加,一時還找不到幫工,只得花高價。
第四,由于疫病影響,造成生豬生產減少。因此,生豬生產減少是一個普遍現象,導致原本供應上海的四川、湖南、河南等生豬主產區也出現生豬供不應求的局面,入滬數量有所減少。
第五,年初的低溫凍雨、局部地區的干旱、成品油價格上調和最近的持續陰雨,部分地區的澇災,使得運輸成本增加等等,對生豬價格上漲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