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149|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給力”背后:日語詞沖擊漢語的三次浪潮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1-6-23 08:19: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檢討日本詞的大量涌入,不如檢討中國自己文化的創造力為何走向低迷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陳雪蓮發自北京當下最火的網絡新詞是什么?“給力”毫無疑問名列榜首。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它其實是一個日本詞,出自日本搞笑動漫。如果加上宅、御姐、蘿莉、控、正太、吐槽……我們似乎已置身第三次日本詞“沖擊波”中。
    據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副教授施正宇介紹,與以往不同,此次日本詞“沖擊波”呈現出三大特征,一是以動漫語言為主,二是主要停留在口語層面,三是通過網絡迅速躥紅。
    “給力”的前世今生
    通過網絡迅速躥紅的日本外來詞中,“給力”便是典型。“給力”最先源于日本搞笑動漫《西游記:旅程的終點》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這就是天竺嗎?不給力啊老濕。”所謂“不給力”就是形容和預想目標相差甚遠。而“給力”一般理解為有幫助、有作用、給面子。
    該語詞的傳遞者——“cucn201”配音組成員“NG熊王”的這次無心插柳,意外地得到了網民的熱捧。隨著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賽期間被廣泛應用,言簡意賅而又幽默傳神的“給力”或“不給力”,旋即風靡網絡。
    然而如果僅限于此,那也只是網民的“自娛自樂”。2010年11月10日,“給力”意外地出現在《人民日報》頭版標題中(《江蘇給力“文化強省”》),引發輿論熱議。“《人民日報》太給力”被多重解讀,比如大眾有創新能力、官方主動親近網絡順應網絡潮流等。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既彰顯了網絡民意的強大,也體現了社會的進步。2011年“給力”一詞登陸春晚,海清和黃海波的小品《美好時代》之后,朱軍問大家“剛才的小品給力嗎?”臺下一片歡呼。
    與社會熱點密切關聯的網絡語言“轉正”,或將成為不可遏制的潮流。施正宇也認為,“給力”已經被主流媒體和主流話語所接受,或許是它未來入選漢語基本語匯的強信號。
    日語影響漢語的三次浪潮
    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中國傳統漢學惠澤東南亞,殊不知,日本語詞進入中國也絕非新鮮事。
    據日本大學文理學部中國語中國文化學科教授平井和之介紹,日本外來詞大規模進入中國最早是在甲午戰爭后,當時遭遇挫敗的中國人掀起向日本學習的高潮,大量翻譯、引進日本書籍,其中“哲學”“文學”“經濟”“社會”“革命”等,雖取自中國古典但被賦予了新的含意,這些詞后來又“回”到中國被普遍使用。“在中國人看來,這些詞雖然有了新的含意,但每個字基本上都保留了原來的意思,所以容易接受。”平井和之說。
    施正宇也非常贊同“日本詞匯更契合中國母語特點”的觀點,“像英語‘Democracy’和‘Science’傳入中國時,也有被翻譯成‘德先生’和‘賽先生’,可是后來還是被日本詞‘民主’和‘科學’取代。”
    第二次這樣的“出口轉內銷”則發生在新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國門初開之時,日本再度成為榜樣,日本影片、小說等風靡一時,“完勝”“新干線”“人氣”“新銳”“友情出演”“不景氣”和“充電”等頗具現代意味的詞語再度席卷中國。
    而最近10年,在全球網絡化的巨大推動力下,日本漫畫、網游再次令“給力”“御姐”“控”等成了漢語新時尚。
    “外來日本詞,在明治維新時期,主要是科學詞匯,多為書面語言;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主要是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日常生活新詞語。第一、二次日本詞熱潮中,老中青受眾都有,覆蓋面廣,而現在主要是網絡和動漫詞匯,受眾主要是集中在網絡上的年輕人。”施正宇分析道。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施正宇質疑這次熱潮能否被稱作第三次日本詞“沖擊波”,“畢竟時間太短,相比第一、第二次,這次的日本詞是否會隨著時間流逝而銷聲匿跡,是否能在漢語中扎下根來,還需要時間的考驗。”施正宇以日本詞“幼稚園”被漢語“幼兒園”取代為例,說明日本外來詞在中國優勝劣汰的過程。“有些詞剛出現時非常轟動,像五四時期的‘德先生’和‘賽先生’,它們作為一種社會思潮流傳至今,但現在這兩個詞已經不常用了。”
    施正宇將語言比作流水,“流到哪兒就會被哪里吸收”。語言中的相互交流是很正常的現象,有時候可能需要主動地有意識地“凈化”,但更多的時候,語言處于一種很自然的新陳代謝和自動篩選的過程。因此,“我們可以把一些外來詞吸收進來,將它們盡快漢語化,以符合中國人的表達習慣。”平井和之也認為,“引進外來詞本來沒什么不好,不過一定要斟酌、篩選,才可以納入自己的語言里。”
    大國乏詞應反省
    作為語言教授,平井和之偶爾會登陸中文網站,而網上那些如“爆笑”、“寫真集”、“汗”等亂七八糟的日語詞,常常讓他哭笑不得。“這種盲目‘進口’日本詞的情況,實在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玷污。”他說。
    然而,對于日本詞的涌入,國內專家看到更多的是其背后的深層隱憂——中日文化落差,特別是中國文化創造力的落后。
    對此,日本問題研究專家、作家王錦思認為,這些年來中國創造新詞的速度與經濟發展速度不同步,這體現出中國文化發展方面的一些問題。中國應致力于自身文化競爭力的提升。在唐代,中國詞也曾大量進入日本,至今痕跡仍很明顯。檢討日本詞的大量涌入,不如檢討中國自己文化的創造力為何走向低迷。
    相比響亮、上口、形象的“給力”一詞,中國自己創造的新詞大多沒這么陽光、進取,多是“小三”“打醬油”“俯臥撐”和“神馬”之類頗具自嘲和無奈意味的網絡語。與詞匯創造緩慢相映成趣的,是對一些嚴肅詞匯的歪曲、矮化和貶低,比如“小姐”“偶像”和“同志”等。
    “詞匯的變化,體現出我們理想主義精神正在淡化,除了搞笑、閑扯,缺少更有感染力的新詞,正是這種犬儒化的狀態,給日本詞涌入帶來了空間。”王錦思說。
    解決文化創造力是一個討論了多年的話題,如何才能推進?王錦思認為,自信與創造才是解決之道。首先,要從大環境建設入手,減少禁區,讓文化創造者有更自由的發揮空間;第二,在文化建設方面要有更多的投入;第三,把握住高端產業。
    救救漢語
    【作者】平井和之(日本大學文理學部中國語中國文化學科教授)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自上世紀90年代起,中國經濟迅速發達起來,吸收了很多國外先進事物,這樣就產生了不少新詞新義,其中也有日語詞匯。但這些日語詞不少是簡單的“文字搬家”,雖然是用漢字寫的,卻往往不符合現代漢語的語言習慣,有的已經失去了漢字原來的意思,根本就“沒講兒”。
    90年代初,我在北京呆過一段時間,那時我就驚訝于這種詞匯用得如此普遍,特別是在文藝、體育和經濟方面,常能見到這些詞匯。
    文藝方面的如∶實力派(歌手)、演技派(演員)、新銳、友情出演、人氣等(“新銳”在日語里也可用于其他方面,意思就是“后起之秀”,我不知道當時在漢語里是否也可用于其他方面)。像“本節目由××公司提供贊助”這樣的說法,也是從日本傳來的,當時也有像“本節目由××公司獨家贊助播出”這樣的說法,我覺得這才是地道的漢語。
    體育方面的如:折返點(用于馬拉松)、安打(棒球);圍棋界尤其明顯,如中國流、名人(賽)、段、段位、對戰等。經濟方面如∶(市場)人氣、(企業)業績、業界、內需、不良(貸款)、開發(當“研制”講)、書屋(其實日語里沒有這個說法,日語叫“本屋”。漢語的“書”,日語叫“本”)等。其他方面的也有,如(日本)料理、(上班)族、充電(如“多數青年人認為自己急需充電”)、自信(當名詞用,如“我有這個自信”)。
    每當看到這些詞,我就覺得特別別扭,放著又地道又好聽的老詞不用,干嗎偏偏要用這些奇怪的詞呢?說“陰森森的,一點兒人氣都沒有”可以,“他最近很有人氣”是啥意思?說“他最近很受歡迎”不行嗎?漢語中“名人”是“著名人士”的意思,圍棋中的“名人(賽)”說“棋圣”多好?為什么要說“天津一品科技公司研制開發的第二代背背佳”呢,刪掉“開發”照樣說得通呀!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奇怪”的詞,有的后來還真被公認了。且看看《現代漢語詞典》吧,1978年版的《現漢》未收“出演、段、段位、業界”等詞條,而后來出版的辭典卻已經收入了這些詞。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11-6-23 09:59:02 | 只看該作者
    不必吧?漢語在發展,吸收很有必要,不會死掉,為什么要救救漢語呢?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有獎答疑,系統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00:22,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益阳市| 玛纳斯县| 泸西县| 抚宁县| 南昌市| 康马县| 突泉县| 玉环县| 桐柏县| 金山区| 忻州市| 玉树县| 独山县| 东莞市| 滕州市| 明水县| 布尔津县| 阿坝县| 双流县| 三明市| 新田县| 富民县| 武宁县| 铜川市| 宝清县| 朝阳区| 高雄县| 镇雄县| 双流县| 苍山县| 鄯善县| 柳江县| 图们市| 阳泉市| 芦溪县| 双峰县| 赤峰市| 乾安县| 海伦市| 隆安县| 揭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