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玉鋒(中國畜牧業協會副會長):
生態養豬實際上是生態養殖,我國一直在倡導,但是做的模式不一樣,目前有以下幾種模式:一種是浙江的沼氣加工處理,還有衢州用沼液澆果樹、水稻,這個浙江的模式很特殊,但這是最好的模式,我也看過用沼氣搞發電項目,有CDM 項目的。但是發電項目最終的問題還是沼液的處理和沼渣的處理,還是要還田。
現在有的地方稱為有機生態農業,聽說陜西一年拿2 個億,實施了養豬果樹配套,搞生態農業、生態畜牧業、生態林果業。還有一種是所謂的“零排放”、自然養豬、生態養豬,但不能排除傳統的模式,像傳統的魚、豬、鴨配套,和農田、果樹、菜園、花卉配套,這都是一種模式的。中國太大了,很難說哪一種模式最好,工程措施相應好一點的,硬件投資太大,養殖利潤低,把豬舍搞成了“豬公館”也不可能。我認為還是四個字“因地制宜”。我認為減排是必須的,環保生態是必須的,但只能說是一個方向,現在的模式還沒有哪一家是最好的,都在摸索階段。
牧原現在用的CDM 項目,也是發電項目,是跟農業結合的。我們覺得還是盡量地用生態的措施來解決, 我想現在養豬一個是高床工藝、一個干糞工藝,可能在現階段中國的生產力條件下是比較適合的。也有全新的現代化的水泡糞的模式。我們也在總結,但是哪一個最好,我認為哪一個最省錢、哪一個最環保,哪一個就是最好,但是這個二元是背離的。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