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上流通的膨化大豆主要有干法和濕法兩種膨化方式,不同的生產方式,不同的產品品質,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膨化原理不同,造成產品價格的差異性:
干法膨化原理:大豆顆粒在膨化腔內高溫條件下,其中的水分溫度超過其沸點,但在高壓條件下,暫處于壓縮水狀態,此狀態瞬時噴出時,其水分立刻變成水蒸汽,體積迅速膨脹2000倍左右,大豆內部組織被破壞,膨脹而形成產品,導致大豆本身的水分被蒸發掉一部分,故膨化大豆的水分含量大大降低,一般在8%左右。
濕法膨化原理:利用水蒸汽調質,大豆本身的水分沒有被蒸發汽化,反而膨化后的水分含量增多,須進行干燥、冷卻處理,水分含量一般在12%左右。
一般情況,濕法比干法膨化大豆高出4%個水分點,以目前價格進行計算:如果選同價格6000元/噸的濕法膨化大豆,等于是和6240元/噸的干法膨化大豆是同質的。
二、水分不同,保質期不同:
在夏秋高溫季節,,高蛋白、高脂肪的膨化大豆由于水分含量的不同保質期也不同:干法4個月,而濕法僅為25天,加工成配合飼料或濃縮飼料后,也會使飼料的保質期受到不同的影響。
三、飼料利用率的不同:
一般情況而言,干法膨化大豆的膨化率為95-98%,而濕法的膨化率只有65-70%,由于膨化率的不同,相應也就造成了膨化大豆在飼料中轉化率的不同。(摘自1998年第6期《中國飼料》《膨化技術及其在飼料中的應用》)
四、顏色、適口性的不同:
大豆被膨化后,大豆細胞壁將瞬時破裂,細胞內的脂肪養分被釋放出來,而干法由于膨化的更充分,故油脂在顆粒表面匯集,導致其外觀顏色稍暗一點,沒有濕法膨化大豆粉的色澤鮮亮,但味香醇正,適口性好,更易被動物消化吸收。
五、對胰蛋白酶的破壞性不同,改善了不同的營養價值:
由于干法不用加熱、加水,單純靠物料與膨化機外筒壁及螺桿之間相互摩擦產熱,故干法擠壓的膨化大豆比濕法膨化的膨化大豆對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破壞作用提高了11.2%,進一步改善和提高了大豆粉的營養價值。(摘自2003年第5期《中國飼料》《膨化技術及其在飼料中的應用》)。
例如下表:(%)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