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 本病是由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和產毒素的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呼吸道慢性傳病。臨床特征為慢性鼻炎,眼結膜炎、顏面部變形、鼻甲骨萎縮和生長遲緩。 診斷要點: (1)流行特點 各種年齡的豬都可感染,但只有生后幾天至幾周齡仔豬感染后才能發生鼻甲骨萎縮。較大的豬只發生卡他性鼻炎、咽炎、輕微的鼻甲骨萎縮或不發生。成年豬感染后看不到癥狀而成為帶菌者。另外,遺傳因素(如迪卡豬種)、飼料營養缺乏、豬舍衛生差,通風不良、豬多擁擠、豬場環境不好等因素,可影響該病的發生與輕重。 (2)臨診特征 仔豬感染后,往往要到50~60日齡才開始出現癥狀,最初是打噴嚏、流鼻涕、咳嗽、呼吸有鼾聲、鼻中流出漿液性或膿性分泌物,有時可見鼻流血。育成和育肥豬感染后,也都會出現以上鼻炎癥狀。同時,病豬鼻淚管受阻塞和眼結膜發炎,從眼角不斷流淚和分泌物,由于與塵土沾積,常在內眼角下部的皮膚上形成一個半月形的淚痕,呈褐色或黑色斑痕,故有“黑斑眼”之稱。 隨著病程發展,到育肥豬階段,有些豬上腭、下頜骨變短,出現“地包天”等豬臉變形現象;有的歪鼻子,甚至造成采食動作異常。病豬雖然體溫正常,照常吃喝,但是豬場飼料的轉化率可降低15%左右,豬生長遲緩或停滯,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3)剖檢病變 用鋸子在病豬頭部的第一、二臼齒之間鋸成橫斷面,可見到鼻甲骨萎縮;卷曲變小而鈍直,或卷曲消失,甚至形成空洞,鼻中隔變曲。 (4)實驗室檢查 必要時,可進行病原的分離和鑒定;并可用平板凝集試驗進行血清學診斷。 防制方法: (1)切實執行獸醫衛生措施,嚴防購進病豬或帶菌豬。 (2)種豬場必須定期進行疫病的監測預報,及時淘汰病豬及可疑病豬,嚴禁出售。 (3)對種母豬和仔豬按本冊介紹的進行免疫接種。 (4)在疫區商品豬場可選用對該病有效的鏈霉素、土霉素、氯霉素、泰樂菌素或碘胺尖藥,于母豬產前一個月至斷奶為止添加到其飼料中,并且在仔豬2、7、21日齡分3次,每次肌肉注射0.5毫升得米先長效注射液(美國輝瑞動物保健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