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726|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反芻] 乳企生死劫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1-5-19 13:24: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經歷了三聚氰胺事件的困頓、掙扎、回暖、復蘇之后,始于2010年末的一場“整改大考”讓這個行業再度經歷了一次“大洗牌”。雖然優勝劣汰是注定的結局,但逾4成的企業出局,淘汰率如此之高遠超業界預期。而在整合之后,存活下來的643家企業中的大部分,命運或許依舊不變:龍頭企業攻伐勢頭未減,二三線企業仍未脫離“苦海”,國外巨頭虎視眈眈……在這一波失意者之后,誰又將黯然離場?

      養牛目前來看還不是一個賺錢的生意。在奶農積極性被調動之前,奶源仍是中國乳業不容回避的問題之一。

      小企業 離場還是轉型

      500家小企業,如果沒有合適的買家,又不希望坐以待斃,那么只能積極謀求轉型

      如今的河北行唐食品工業園區早已不復當年的喧囂。這里一度集聚了多家乳品企業,但現在都已停工,除了看守大門的師傅外,很少有人過來走動,廠房里也早落上了厚厚灰塵。

      太行乳業公司副總經理張國平有時會來轉一轉,偶爾有些員工也會過來和他說說話,訴說一下困境,也打聽一下企業還有沒有重新開工的希望,每次他總是無言以對。

      太行乳業原是三鹿集團旗下的聯營公司之一。三鹿集團以品牌入股34%,另兩家民營企業各占33%股份。自2007年3月投產起,公司主要生產三鹿牌的奶粉。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兩家小股東以309萬元的價格回購了三鹿集團所持股份。在此后長達兩年的時間里,工廠一直停產。

      員工們很快就被放了無薪長假。公司原本有160多名員工,生計無著后,一些人只好到石家莊甚至是北京去打工,更多的人只好閑在家里。

      幾位股東也幾乎被拖入了血本無歸的窘迫境地。張國平粗算了一下,股東前前后后加起來總共投入了2000多萬元,只在2007年分配過300多萬元利潤,這筆錢后來又用在了回購三鹿集團股份上。

      “如今誰也不愿意再砸錢了。”他說,就拿這次乳業整頓而言,如果將相應的檢測設備配齊,大約需要再投入500多萬元。當他把預算報告提交上去之后,幾位股東都望而卻步,紛紛表示不再追加投資了。最終,太行乳業成了這次“整改大考”的落榜生。

      老張感到可惜:這家工廠當年在三鹿體系里算是優質資產,在2007年的好時光里,每天能生產25噸左右的奶粉,當年產品也并未被檢出含三聚氰胺。而行唐是河北養牛大縣,如今行唐有100多個養殖小區,每天能提供原奶400多噸。這些牛奶被賣到更遙遠的地方,而家門口的企業卻找不到生機。

      如今,老張只能把否極泰來的希望,寄托在某家大企業能看到企業的這些長處而出手收購。如果最終能夠談成,那么企業和工人們還能有個出路。

      被迫離場的遠不止太行乳業一家。事實上,與太行乳業一墻之隔的阿牛乳業、六路通乳業也都沒拿到新的生產許可證。

      據河北省奶業協會秘書長袁運生介紹,2008年河北原本有109家乳品企業,三聚氰胺事件后萎縮到61家。其中35家通過了審核,4家仍在整改。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河北35家重新審核已發證企業,絕大多數隸屬于伊利、蒙牛、君樂寶、完達山、三元、飛鶴等企業,過關的區域小企業屈指可數。

      在剛剛過去的4月,同樣的故事發生在包括河北在內的全國各個省份。高達幾百萬元的設備改造投入,顯然是小企業的“無法承受之重”,這使得小企業首先成為被洗牌的對象,尤其是那些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的企業。高達45%的淘汰率,也遠遠超出了業界此前的預期。而根據申銀萬國研究所的統計,在山西、遼寧等省份,淘汰率甚至超過了70%。

      業內對這些企業空出的市場份額有著不同的估計。乳業專家王丁棉認為,此次被清理出局的數百家企業,大約可騰出20%的市場空間和將近30%的奶業資源。伊利一位人士則對中國證券報記者分析,考慮到這些被淘汰企業中已有相當一部分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預計留下的市場份額僅在5%左右。

      雖然在一些大企業看來,5%-10%的市場份額并不會對其發展產生太大的影響。但主流觀點仍然認為,在這些小企業被淘汰后,大企業將會趁勢補上,市場份額會進一步擴大。

      而對于這約500家小企業,如果沒有合適的買家,又不希望坐以待斃,那么只能積極謀求轉型。此前生產液態奶的青島天惠乳業就表示,計劃轉向乳飲料生產。根據政策,乳飲料產品不在此次生產許可證重新審核之列。

      但更多的企業,仍在等待那一絲曙光。

      中型企業 死扛還是被并購

      乳業整合的下一步目標可能是銷售額在10億左右的區域性中型企業。在蒙牛、伊利等巨頭的強勢攻擊下,他們的生存危機步步逼近

      如果說,在這次清理整頓中首先被波及的尚是一些小企業,那么接下來輪到那些存活下來的企業開始思考,在巨頭們的強勁攻勢下自己將何去何從。

      “難受得很,真不想干了。”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河北天天乳業董事長焦新愿反反復復地說著這句話。面對未來,他感到十分迷茫,無從計劃,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天天乳業的乳制品生產項目總投資2.8億元,光在生產設備上就投入了幾千萬元。由于前期投入較大,公司硬件條件不錯,因此這次稍加改造就順利通過了許可證的重新審核。但過了這關,不代表就迎來了陽光燦爛的日子。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公司每天能采購、處理100-200噸鮮奶。但這兩年來,市場一直沒有恢復,現在每天只能收幾噸奶,乳品生產必然虧本。由于公司還生產純凈水、冰紅茶、八寶粥產品,焦新愿另外還經營一塊飼料業務,才得以勉強支撐乳業項目經營。

      君樂寶的永盛新工廠,車來車往,井然有序。200畝的土地上,一期廠房已經建成投產,日產能750噸,目前利用了一半左右;二期規劃了250噸的日產能,目前尚是圍墻里的一塊空地,還沒有破土動工。早在2006年,這一國內生產規模最大的單體酸奶車間就是君樂寶的目標。只不過,如今這一切已經屬于蒙牛的版圖。

      業內普遍認為,不管有沒有這次被業內稱為“清理門戶”的大整頓,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的乳業整合中,大企業的勝利、小企業的慘淡已是無法改變的趨勢。在河北這個三鹿倒下后的兵家必爭之地,蒙牛、伊利迅速占領了市場空白。2010年底,蒙牛通過收購河北本土企業君樂寶乳業51%的股份,鞏固了自己的優勢地位。

      與兩大巨頭的意氣風發相比,承接了三鹿核心資產的三元,如今的窘迫日子早已不是秘密。據一位熟悉河北三元的人士透露,原先三鹿的奶粉銷售能達到200噸/天,現今三元一個月的銷售也未必能達到這個數目。而在液態奶領域,三元在石家莊曾經短暫地紅火了一段時間,但最終并未抵擋得過君樂寶以及伊利、蒙牛等企業的進攻。

      會獵河北之余,幾大巨頭這兩年來在其他區域擴張的步伐也從未停止。如伊利股份(600887,股吧)2009年以來正式公告的投資計劃就多達7起,其先后在內蒙、華北、東北、山東、寧夏、廣東等地投資近27.8億元用于擴產。

      隨著大企業各地擴產進行得如火如荼,年銷售額在10億左右的區域企業感受到了沉重的壓力。比如陜西的銀橋、遼寧的輝山、江西的陽光、重慶的天友等,一旦蒙牛、伊利“草原雙雄”在當地加大產能建設,他們未來的命運是突出重圍、改變偏安一隅的境地,還是如同君樂寶那樣被收購?

      在長期觀察中國乳業的咨詢業人士雷永軍看來,乳業整合的下一步目標正是這些銷售額在10個億左右的企業。這些企業的品類優勢在蒙牛、伊利的全品類競爭策略下很容易被淹沒,低價策略難以保證再投入再發展的合理利潤,在當地擁有渠道優勢的企業也面臨品牌力不足的問題。

      對于那些正處于影響伊利、蒙牛和光明等大型企業整體戰略布局的區域性中型企業來講,他們面臨危機的時間更加迫近。2010年7月,伊利、蒙牛投資數億元的液態奶新工廠先后在寧夏的吳忠、銀川開工建設,而寧夏是曾經風光無限的夏進乳業最后的避風港。

      雷永軍表示,只不過,大企業不會采取“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式,而是兵臨城下、不戰而屈人之兵;也不一定以消滅對手的方式控制一個企業,而是擇機以并購的方式完成。

      蒙牛一位內部人士也表示,在中糧入股蒙牛之后,中糧擅長整合的特點也逐漸融入了蒙牛的血液,并購君樂寶即是經典一案。而蒙牛也有能力去完成一些并購。

      大企業 深層問題仍待求解

      中國乳業的最大風險在于市場參與者的投機意識。企業無論大小,如果仍以投機意識來經營的話,那么未來踩到地雷、重新歸零并非沒有可能

      經歷了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的整合和此次清理大整頓,乳業競爭似乎變得越來越簡單,乳業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大企業面前似乎是一片坦途,而中小企業則急需突圍求存。

      未來乳業版圖是否還會被改寫?哪些因素正孕育著江湖格局的變數?

      在液態奶領域,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多數業內人士均認為,競爭格局已趨于穩定。蒙牛、伊利所掌控的產業鏈資源,無論是奶源、生產能力,還是渠道資源,都是無可替代的,其他市場參與者已經很難挑戰他們的先發優勢。

      蒙牛方面也表示,經過此次的行業整頓,市場、資源、設備等軟硬件將進一步向優勢資源企業靠攏,這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大企業整合上游奶源基地公司,未來行業將呈現出強者恒強的發展態勢。蒙牛將繼續推進現代化乳業生產基地建設,尋求行業整合的有效模式。

      但在奶粉領域,塵埃并未落定,機會相對均等。

      在三鹿集團坍塌后的奶粉市場,外資迅速控制了絕大部分高端奶粉市場,市場份額節節攀升。國內奶粉企業也是群雄并起,幾經角力之后,分化出了幾大陣營。

      第一陣營以伊利、貝因美(002570,股吧)為代表,這兩家企業年銷售收入在40億元上下;第二陣營則以圣元、雅士利、飛鶴等為代表,銷售額在20億元左右;而銷售額在10億以下的則屬于第三陣營。

      雷永軍分析說,不過與液態奶不同的是,這幾大陣營間并非涇渭分明,國內奶粉企業中尚沒有銷售額過百億并真正掌握定價權的公司,這也意味著尚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龍頭企業,真正的整合還沒有開始,未來具備發展潛力的任何一家企業都可能獲得做大做強的機會。在他看來,奶粉領域整合的一場好戲或許會在一兩年內開場。

      影響乳業格局的另一個因素則是大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以蒙牛、伊利、光明為代表的中國乳企已經有能力走出去實施并購與開拓市場,此前光明并購新西蘭信聯乳業的舉動已經開了個頭。未來如果哪家企業在海外并購上尤其對海外奶源的掌控上有更大突破,在中國乳業也將有更大的發言權。事實上,此前光明乳業(600597,股吧)總裁郭本恒就表示,未來的乳業格局仍有變數,蓋棺定論為時尚早。

      事實上,三聚氰胺事件推倒了乳業質量危機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此后接二連三的質量事件致使乳業成為眾矢之的,即便是痛定思痛后的中國乳業,局部質量問題仍無法完全規避,而陷入危機的不僅僅是零散的小企業,也包括龍頭企業。

      雷永軍擔心,乳業的最大風險仍然在于市場參與者的投機意識,企業無論大小,如果仍以投機意識來經營的話,那么未來踩到地雷、重新歸零并非沒有可能。

      本文來源:中國證券報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11-5-20 08:25:27 | 只看該作者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有獎答疑,系統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0 04:50,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顺市| 长治县| 商洛市| 颍上县| 湾仔区| 甘德县| 仁化县| 台湾省| 宁波市| 泌阳县| 武安市| 黑龙江省| 甘南县| 建宁县| 历史| 壶关县| 体育| 师宗县| 交城县| 双峰县| 崇阳县| 临城县| 商都县| 三台县| 姚安县| 阳东县| 平远县| 广东省| 阜宁县| 睢宁县| 中卫市| 东至县| 白城市| 鲁甸县| 沧州市| 三穗县| 海伦市| 库尔勒市| 乐昌市| 肇源县| 江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