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生產的目的是使動物獲得佳的生產性能,同時使飼養者和飼料生產者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而達到此目的的影響因素包括飼料營養、采食量和消化吸收三個要素。長期以來,人們更注重的是飼料營養的全價性和各種營養素間的平衡。然而,近年來由于大量非常規飼料的應用,極大地影響了飼料的適口性和消化率。隨著養殖水平的不斷提高,畜禽的采食量已成為發揮其最大生產潛力的限定因素之一,尤其是幼畜的斷奶應激,奶牛產后生理變化等,都影響了正常生產水平的發揮。另外,配合飼料中加入的化學物質添加劑(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抗生素等)以及農副產品、輕工業、食品行業的下腳料對原有飼料的天然香味產生了很大影響,大大影響了配合飼料的適口性,降低了飼料的采食量。因此,如何改善配合飼料的香味與適口性、增加采食量、保證旺盛的食欲已成為現代飼料工業的一個重要課題。
飼料香味劑屬非營養性飼料添加劑,是指用于改善飼料適口性,增進動物食欲的飼料添加劑,是根據不同動物在不同生長階段的生理特性和采食習性,為改善飼料誘食性、適口性及飼料轉化率,全面提高飼料品質的一種飼料添加劑。
許多試驗與生產實踐證明,飼料香味劑不僅可以補充飼料加工中缺失的天然風味,中和掩蓋配合飼料中的礦物質、藥物、尿素、加工下腳料等給畜禽帶來的不良味覺,克服因原料、配方變異所造成的香味變化。國內外許多科學實驗表明,飼料香味劑不但可改善飼料適口性,增加動物采食量,而且可促進動物消化吸收,提高飼料利用率。
飼料甜味劑是飼料香味劑中的一種,甜味劑在誘導雛雞及仔豬采食時有較重要的作用。仔豬可用甜味劑作為調味劑,在配合飼料中添加甜味劑可明顯提高乳豬、仔豬的采食量與增重,克服斷奶應激。在育成與育肥期豬的飼料中添加甜味劑也可起同樣的效果。初生雛雞也偏愛甜味劑。飲用水中添加一定濃度的甜味劑可提高初生雛雞的成活率。小雞出殼后15小時內喂給8%濃度的糖水可使死亡率由4.6%下降到2.9%。同時,飼料中添加甜味劑還可提高患病雞和處于應激狀態時雞的采食量,改善投有藥物飼料的適口性。據Hines研究表明,2~8周齡仔豬飼料中添加甜味劑,可使飼料的采食量與日增重提高約8%;俄羅斯的研究表明,使用飼料甜味劑,可使仔豬平均日增重提高10.6%,每千克增重消耗飼料量降低約20%。
牛對甜味劑亦有嗜好,牛飼料中加入甜味劑可提高采食量和生產性能。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幾種單體甜味劑與甜味增效劑混合而成的新型的強化甜味劑,因其甜度高、能夠產生協同的優點,在配合飼料中被廣泛使用。但甜味劑的效用與飼料質量成反比,飼料原料越好,甜味劑的效果就越不顯著;相反,飼料原料質量即適口性越差,添加甜味劑的效果越好。因此,在實際生產中根據自己的原料情況選擇添加不同劑量的甜味劑產品,可提高飼料的適口性和動物的生產性能。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