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天津武清區大黃堡鄉一精養南美白對蝦土池塘,面積5畝,放養密度8萬尾/畝,放苗2個月后體長為7 cm。在挑料拍(蝦罾)時偶爾可見有肌肉發白的蝦。檢查發現這種蝦的蝦體極其瘦弱,頭胸甲顯大且長,軀干顯短,殼略軟,肌肉極軟。體表發暗,從頭胸甲到尾柄背部肌肉發白。胃、肝胰腺、腸均像被一層白粉物包裹住而顯白色。胃、腸道內均有飼料樣內容物。將肌肉、胃、肝胰腺處病灶取出,壓片,在高倍鏡下可見大量微孢子蟲。腸內容物中未檢出蟲體。患微孢子蟲的蝦俗稱“棉花蝦”。
該蝦塘從發現病蝦到出塘,整個養殖季節共計在料拍中撈出該癥狀病蝦約50~100條,池中從未見過該癥狀的死蝦,當年養殖成功。2010年也養殖成功,再未發生微孢子蟲病。
分析: 1. 由于已養殖近兩個月,該種癥狀蝦很少見,一直到出塘也沒大量發生,因此感覺該病傳播的速度并不快,本病例的微孢子蟲病只是慢性散發。
2. 微孢子蟲引起的胃、肝、腸發白,是表面有一層白色粉狀物(孢子蟲胞囊)包裹形成的,與普通的白胃、白肝、白腸表面光滑不同。
3. 被感染蝦體長與健康蝦沒有明顯差異,輕度感染時蝦能攝食但明顯瘦弱,重度感染后蝦生長肯定減緩或停滯,且會出現“偷死”現象。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