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野豬配種與接產
特種野豬是經過人工馴化改良后的一個野豬品種。它保持了瘦肉率高,適應性強的優點和野味特色。它不僅克服了野母豬僅在春季發情和人工圈養難的缺點;而且,保持了野豬肉香味濃,營養豐富的特點。其肉內所含的亞油酸是家豬肉的2.5倍。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經常食野豬肉,能增強女性肌膚潤色;并有催奶的作用,由于持種野豬肉內亞油酸含量高,故對于動脈硬化而導致的冠心病和腦血管疾病也有防治作用。野豬肉具有野味、保健、出口創匯三大優勢,故特種野豬作為豬家族中的一個新品種,養殖前景看好。
(一)配種技術
特種野豬每年可產仔2--2.5胎,每胎6--16頭。配種時間為出生后6--7月齡;體重60--70千克為宜。由于特種野豬的智商和靈敏度比一般家豬高,故無法采用爬跨臺、假陰道或徒手采精法;只能采用本交(自然交配)法。當母豬發情允許公野豬爬跨后,即可配種。―般在發情并允許種公豬爬跨后的12--24小時內配種有效。配種掌握的火候可從外部看,母野豬能安定地接受公野豬爬跨或母野豬的陰戶由鮮紅變為暗紫,從腫脹變為稍皺縮;或配種員用手按壓母野豬后軀而母野豬站立不動,都是適宜的配種時間。第一次配上后間隔6--8小時再重復配一次,以提高受胎率。配種前,應將母豬圈舍內的物件搬走,防止撞傷公豬或意外事故發生。同時,用3‰高錳酸鉀水,將母野豬外陰部擦洗干凈(防止其他母豬感染細小病毒),然后放進種公豬配種(配種過程約經半小時)。配種后不讓公母豬馬上飲水或滾浴,一小時后讓其飲水。如確認母豬已配上,要對其全身擦雙甲脒溶液水2--3次,以殺死體表寄生蟲,以防母豬到處擦癢而導致流產。
(二)接產技術
1、產前準備工作:
產前20天左右,即對母野豬肌肉注射大腸桿菌疫苗,或臨產前三天肌肉注長效抗菌素。臨產前三天還要徹底清掃和沖洗圈舍,并用來蘇兒或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待水泥地面干后鋪上墊萆,飲水槽加足清水,備好產仔箱(或冬春季節備好保暖箱),碘酊、脫脂棉球、結扎線和消毒過的剪刀等接產物品。并有專人值班看護,以防母野豬、仔豬發生意外。
2、接產時注意的事項:
當母野豬妊娠114天左右,開始銜草,排尿頻繁,排糞地點不規則,陰戶紅腫、呼吸頻率加快,呼喚時母野豬不再站起等征象,說明即將產仔。多數母野豬在墊草上側臥,努嘖后將仔豬產下。家豬產仔時是頭部先出,而特種野豬則是后腿和臀部先出,野母豬一旦產完仔豬即站起,并開始泌奶。如一窩產得過多而母豬奶頭不夠,可以半數分批喂奶或給臨近產仔的母豬寄養。筆者幾乎沒有發現母野豬產后缺奶。
母野豬每產下一只仔豬,接產人員都應用高錳酸鉀溶液浸過的毛巾,擦拭仔豬全身血污和嘴內的粘物,將臍帶結扎后(留4--5公分)剪下,在剪口處涂上碘酊。并剪掉口腔兩側上下各兩個犬牙。再將仔豬放進仔豬箱內,待仔豬產完后,將氟哌酸調合成糊狀,放入仔豬舌根部讓其吞下,以預防溶血性腸道病(黃白痢和水腫型大腸桿菌病)。
20日齡后即對仔豬注射豬瘟疫苗,如本地有豬瘟病流行,應進行超前免疫,產后即肌注豬瘟疫苗。一小時后即給仔豬喂食初乳,60日齡時再肌注豬用“三聯苗”。當母野豬產完仔豬全部排出胎盤后(如胎盤長時難以排出,可肌注縮宮素三支;半小時后即可排出),應將原墊草清除干凈,地面消毒并換上干凈墊草。用3%高錳酸鉀水擦拭母豬奶頭和兩側,同時,對母野豬肌注320--400萬單位青霉素,連注兩天,每天兩次,以防母豬高燒和子宮發炎。母野豬最初幾次喂奶時,最好是人工看護,以防仔豬被母豬壓死。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