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牧-中國畜牧商城網報道(記者張海平) 4月13日上午,仙桃市楊林尾鎮馬口村五組,鄉親們聚成一團,看省委老干部局的“三萬”工作隊給鱔農“把脈”。
鱔農張又團說明“癥狀”:“喂養黃鱔風險太大!去年我推了8畝魚池,投入10萬多元,只賺了萬把多塊錢,幾乎白干!”
楊林尾鎮段灣、馬口兩村,土質水質好,喂養黃鱔已成為兩村農戶主要經濟來源。但去年不少鱔農卻虧了本。
段灣村支部書記王祥林養鱔多年,他說,按照正常情況,一畝網箱養鱔純收入可達3萬元左右,是種水稻的20多倍,而且周期短,見效快。
工作隊請王祥林給大家分享經驗。王祥林說,購買鱔苗最關鍵,要提前看天氣預報,不然不但鱔苗買得貴,而且天氣不好,鱔苗容易死亡,最好分批購買鱔魚苗。其次是喂養飼料要控制,要在生長期讓鱔魚吃飽吃好才能長得快。最后是防病治病最重要。再者鱔魚市場行情變化大,要有準確的信息源,把握賣出機會。
工作隊員分析張又團沒賺到錢的原因是:進的鱔魚苗貴,又遇到下雨天,死苗嚴重;再就是沒有認真學習養殖技術,在出售鱔魚時,信息不暢,價錢賣得低。
工作隊員吳剛說,張溝鎮成立了養鱔合作社,農戶減少了養殖風險,提高了收益。工作隊建議楊林尾鎮與張溝鎮“聯姻”,讓張溝鎮養鱔合作社延伸到段灣、馬口兩村,讓鱔農得到同樣的市場信息服務和養殖技術指導。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