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畜牧獸醫總站草業飼料處在全國草原系統大力推廣牧雞牧鴨治理蝗蟲的方法和技術,據統計,2003年全國草原牧雞治蝗面積372.78萬畝,牧鴨治蝗面積101.45萬畝,取得了可觀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牧雞喜食蝗蟲,捕食量較大,并通過采食碎石來增加調節消化能力,在非打草草場,通過投放牧雞的手段完全可以達到滅蝗的目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草原牧雞治蝗工作大面積展開,曾經有上百萬只雞投放到草原參與治蝗。
1999年,在牧雞治蝗的基礎上又開辟牧鴨治蝗的新途徑。試驗結果證明,牧鴨治蝗有三大優點:第一,牧鴨易于組織管理,牧放過程是團隊作戰,拉網式的捕食蝗蟲,防治效果好;第二,牧鴨食量大,食量是雞的3--4倍,平均一只鴨子在一個季節里可防治15畝草場,是牧雞防治面積的2倍;第三,鴨子抵御自然環境變化的能力強。通過三年的研究,已制定了草原牧鴨治蝗技術規范。
利用牧雞牧鴨治蝗作為一種生物治蝗的手段已被廣大農牧民所接受,有著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及可觀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當完成治蝗任務后,雞鴨可以作為綠色食品出售,成為農牧民增收途徑之一。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