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埃埃啊玻埃埃蹦辏P者在執行項目工作過程中,深入農村走訪了部分重點養雞鄉、村(戶)時發現,市場雞蛋價格低是造成養雞虧損的一個方面,但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即有相當一部分規模蛋雞戶在飼養過程中,存在著許多技術問題和飼養管理等方面的問題。由于這些問題,對養殖戶來說,即使在市場行情好,雞蛋價格高的情況下,也很難達到較理想的經濟效益,一遇市場波動,就自動倒閉,沒有任何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一、自己不育雛
部分養雞戶認為育雛技術要求高,工序多,稍不慎,雛雞就會大量死亡。為方便,自己不育雛,購育雛專業戶40—60日齡的雞,每只8—15元,還認為劃算。這里拋開價格不談,筆者認為養雞戶不在自己雞場育雛是不可取的。其一是帶菌,育雛專業戶不可能在一個種雞場進雞,一般是兩個以上,不同的雞場有各自的疾病,這就將多種病集于育雛場。雖然他們每進一批雞也要對場地消毒,但有些病原體用一般消毒法不可能將其完全殺死。有的育雛專業戶同時育二個或二個以上的雞種,若甲雞帶病就會傳給乙雞,引起整個育雛場帶病。其二是增加了應激因素,雞從育雛專業戶運到養雞戶,新、舊場地轉換,環境改變,途中運輸都增加應激因素,使雞的死亡增大,帶來經濟損失。
作為養雞戶應該自己育雛,一節約經費,一只雞3—5元,一個1000只雞的雞場僅需幾千元。二提高了成活率,自己育雛減少疫病的傳播及發生,減少死亡,提高了成活率。育雛雞的關鍵有三:一是溫度,其最佳標準是雛雞不張口呼吸不擠壓成堆;二是防疫,按免疫程序進行,并在雛雞料中加一定的藥物;三是飼料,按飼養標準配制,并注意質量。
二、自己配飼料
規模蛋雞戶利用自己生產的原料自己配制,自行加工飼料的現象十分普遍。隨意購買一些簡易的飼料加工設備,沒有必要的飼料分析和檢測設備,飼料質量的好壞,只能憑借外觀感覺和試用的效果來驗證。有時由于飼料配方的不合理,各種原料及微量元素添加的不齊備等原因,經常發生營養性疾病,給蛋雞生產帶來損失。
因此,建議養雞戶最好使用各廠家生產的全價飼料和濃縮飼料。尤其是濃縮飼料,營養全,價格較合理,使用也方便,養雞戶只需按廠家提供的配方,按比例加入適量的玉米、麩皮等能量飼料即可。這樣,既能克服自配料中營養不全的問題,又可充分利用自己生產的糧食和簡單的加工設備。
三、圈舍太簡陋
大部分養雞戶為了節約資金,在場址的選擇和圈舍的建造方面舍不得多投入,沒有按要求建造較為規范的雞舍,而是利用原有的閑舊房屋,稍為改造或是在自家院內花很少的錢搭建簡易雞舍進行養雞,由于這些舊房屋結構不合理,新建的圈舍又過于簡陋,往往在生產中會產生不良的效果,如:冬季保溫性能低,舍內陰暗潮濕,采光性能差;夏季舍內空氣不流通,又無通風設備,無法進行防暑降溫。
因此,圈舍建造要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可能做到合理,盡可能給雞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圈舍的修建、改建要求夏季有利于通風,降溫防暑,冬季能夠保暖,使圈舍溫度達到產蛋所需的溫度,并一定要有良好的采光性能。
四、衛生防疫差
養雞戶的衛生防疫意識較為淡薄,整個雞群不發病,萬事大吉,一旦發病才開始進行預防治療。平時雞舍門口不設消毒池,也沒有消毒墊,家人、外人不經任何消毒,隨意出入雞舍;發現病雞不及時淘汰或隔離,致使正常的防疫、免疫工作失敗而發生烈性傳染病。
因此,要制訂嚴格的衛生防疫制度,認真監督執行。除按免疫程序做好雞群的免疫接種工作外,還要搞好圈舍和周圍的清潔衛生。在雞場的進出口設消毒池(坑),池內消毒藥可用鮮石灰或堿水,每7—10天換一次,進出的車輛和人員經過消毒池使其充分消毒。飼養人員在雞舍內應有工作服和鞋子,進出雞舍必須更衣換鞋,使病原體不帶入雞舍,同時衣、鞋要定期消毒。
五、環境污染重
在養雞較集中的鄉、村,對四周的環境污染往往較重。雞糞隨意亂堆亂放,夏、秋季蚊蠅溢生,公路兩旁污水橫流,病死雞到處亂扔,給雞病的防治大大增加了難度。
因此,雞糞、病死雞一定要妥善處理好。設立化糞池或集糞場將雞糞統一管理起來進行堆積處理以減少糞便污染。病死雞要在指定的地點進行焚燒或深埋處理,禁止到處亂扔,防止傳染病的傳播蔓延。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