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2009年初的困境后,全球飼料市場行情在過去12個月來在總體上有所好轉,這可從各大飼料企業最新發布的年報得到驗證——經過連續的高企糧價和經濟衰退的沖擊后,在畜禽數量和養殖利潤緩慢復蘇的背景下,許多飼料企業產量逐步呈恢復性的增長。
我們剛剛發布的“2010年全球飼料排行榜”上榜飼料企業產量年產量都在100萬噸以上。高居榜首的是“藍多湖-普瑞納”,該企業曾經表示——2009年對美國飼料企業來說是充滿挑戰的一年。雖然這家一體化聯合體的動物飼料生產規模在美國獨占鰲頭,然而,可能由于牛奶和牛肉市場價格低迷而致,其畜用飼料產量下降了13%,2009年飼料總銷售額為34億美元,比2008年的39億美元有所下降。
美國家禽一體化企業“泰森食品”在美國有33家雞飼料廠,其首席執行官東尼•史密斯今年曾經向股票市場分析師透露,公司對2010-2011年度的業績滿懷信心,并預計在2010年度剩下的時間里,國內蛋白市場行情會繼續向有利方向發展,并延續到2011年,而且雞肉消費需求量將增加,且牛肉和豬肉市場價格因供應量減少而看好。
明顯增長
然而,其它國家的大型飼料企業的飼料銷量卻保持明顯增長勢頭。舉荷蘭飼料企業集團德赫斯(De Heus)為例,其最新年報顯示,特別是因其雞飼料和牛飼料板塊銷量大增,其國內飼料企業的配合飼料總產量超過190萬噸,增長2.2%。此外,該公司還報道說,2009年上半年其國內飼料雞銷量停滯不前,卻在下半年出現強勁增長。德赫斯集團目前至少在45個國家投資經營,實際上,其所有飼料廠(30家)中,位于荷蘭境內的不到一半(11家)。其全部飼料廠在2009年的總產量超過300萬噸。最近,由于德赫斯波蘭公司兼并法國愛佳易集團波蘭公司的動物營養業務,其歐洲業務得到進一步拓展,愛佳易集團波蘭公司在波蘭有2家全價飼料廠。
總部位于荷蘭的泰高集團透露,2009年集團的跨國飼料企業總產量比2008年下降3.7%,主要是2009年上半年整個市場的疲軟造成的;上半年下降了7.1%,但下半年卻恢復增長3.4%。。最近,該集團還表示,2010年上半年整個歐洲的飼料產量比去下半年呈現更加積極良好勢頭。泰高集團是榮登本次排行榜并在過去幾年中出手并購的少數飼料巨頭,尤其是它收購了“嘉吉農標”的12家動物飼料廠及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相關業務,涉及年產量達70萬噸左右。加上泰高集團在西班牙的現有企業Nanta,其在伊比利亞半島的飼料廠達28家,年產量約350萬噸,超過荷蘭的飼料集團“漢荷瑞”(Hendrix)的10家飼料廠的年產量250萬噸。
迅猛擴張
泰高集團還收購了巴西的動物營養和魚飼料企業Fri-Ribe的51%的股份,最近又進軍水產養殖業——全資收購越南魚飼料生產企業Tomboy Aquafeed公司,Tomboy在越南的胡志明市和隆安省的2家飼料廠分別生產蝦飼料和魚飼料。
與此同時,美國嘉吉在俄羅斯的葉夫列莫夫(Yefremov)投資1250萬美元興建了一家年產25萬噸的飼料廠,另外,它還在越南湄公河三角洲興建了一家年產6萬噸的飼料廠,使其在越南的飼料企業年總產能達72萬噸。此外,嘉吉把其在羅馬尼亞的蘇拉米(Sura Mica)的飼料廠年產能擴大到5萬噸,而且,還在聯合一家南非飼料企業準備進軍贊比亞。
垂涎越南市場并加大投資力度的其它飼料企業包括:印尼Japfa Comfeed公司,即將在越南開建4家飼料廠,其中在平順(Binh Thuan)省的飼料廠每周設計產量為4千噸。Japfa Comfeed公司董事會表示,其在越南的飼料生產目標是年產飼料100萬噸以上。此外,最近印尼一家上市企業PT Malindo Feedmill的重大事項:一是其1.3%股權被馬來西亞的Leong Hup Holdings Bhd收購,二是其在印尼的投資1000多萬美元興建的飼料廠今年內將開張,年產飼料36萬噸,在現有產能基礎上翻一番,將從2010年底開始供應印尼西爪哇省和蘇門打臘的目標市場。
亞洲和全球最大飼料巨頭——泰國卜蜂食品公司(CPF)首席執行官Adirek Sripratak向外界透露,公司計劃把年銷售額從去年的50億美元提升到新高——56億美元。卜蜂食品先后在俄羅斯、印尼和非洲等新興市場投資建廠,估計其在印度的3家水產飼料廠的15萬噸飼料年產量將把其推向印度全國水產飼料老大的交椅。
但近年來最吸引眼球的新聞是:卜峰食品公司(CPF)旗下的曼谷飼料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Virote Kumpeera先生表示,CPF在東南亞幾國的年飼料總產量將達2400萬噸;而且,新建的飼料廠將把這一數據改寫為2520萬噸。而在如此規模能與之抗衡的是亞洲中國的新希望集團。新希望向媒體透露,隨著集團的迅猛發展,其飼料總產量將從2009年的1300萬噸增加到2010年的1600萬噸。
合并與競爭
全球飼料企業的收購與擴張往往伴隨著兼并,因為企業為了尋求規模和結構的調整以面對未來市場競爭。例如,最近荷蘭養殖聯合體Cehave Landbouwbelang和Agrifirm通過了一項合并計劃,組成一家新的“Agrifirm聯合體”。合并后的新公司將年產飼料450萬噸,新公司的業務將主要劃分為Agrifirm飼料和Agrifirm植物兩大板塊。Cehave Landbouwbelang可號稱當今歐洲較大的營養企業之一,2009年其飼料產量420萬噸,包括263萬噸的配合飼料,其飼料廠分布于荷蘭、比利時、德國、匈牙利、波蘭和中國,公司現為全球預混料、營養添加劑和濃縮料主要出口商。近幾個月來,該公司成為匈牙利市場的亮點,其匈牙利公司Kabai Tap從奧地利LLI (Leipnik-Lundenburger Invest Beteiligungs AG)集團手中兼并了匈牙利飼料企業
Pannonmill-Takarmany公司,Pannonmill-Takarmany公司的2家飼料廠年產配合飼料7萬噸,一舉使Cehave Landbouwbelang公司在匈牙利的飼料年產能拉升到20萬噸。另外,該聯合體還在重組其在荷蘭和德國的飼料企業,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未來效率。Cehave Landbouwbelang公司在歐洲面臨的挑戰來自養殖場的自配料日益增加的競爭。其披露的年報提到面臨成本壓力的荷蘭的養豬戶在自配飼料;未來公司飼料產量的風險包括歐盟對動物福利方面的規定。Cehave Landbouwbelang報告稱其荷蘭的禽飼料銷量比2008年下滑了14%,部分原因是養殖戶投資于新養殖系統而致全國雞只數量的減少。
瑞典聯合體Lantmännen Lantbruk公司與Cehave Landbouwbelang公司的子公司CCL就飼料試驗和開發達成了合作協議。Lantmännen Lantbruk公司在2009年的飼料總產量再次突破100萬噸,也在其年報中警示養殖戶自配料現象的增加和其配合飼料產量的減少,并補充道,配合飼料產量的減少說明——飼料企業應當優化經營管理,才能保持競爭力,因而公司需要對飼料廠作相應調整,但同時要推出差異化產品——如:為對氣候敏感型的養殖戶提供特種飼料。一項叫Notfor Nara 的行動已經開始,旨在確保采用飼料原料皆出產于歐洲本土。
合并與一體化
最近,在美國召開的奧特奇公司最新國際動物健康與營養研討會上,荷蘭合作銀行集團(Rabobank International)代表蘭德墨(Nan-Dirk Mulder)表示,全球飼料業合并程度仍不算高。根據目前數據,全球排名前3位的飼料企業僅供應全球7%左右的工業飼料。一體化已經成為飼料業的重要方面,很多大型飼料企業都實行垂直一體化。借用《國際飼料》雜志的2010年全球飼料排行榜上的企業產量數據,他指出有的企業是一體化家畜/肉類企業,而非主營收入來自出售飼料。
根據總部在荷蘭的泰高集團所提供的歐洲飼料業結構圖,分析發現歐洲的配合飼料市場總體來說比較分散,大多數配合飼料企業局限于在國內或地區范圍內生產。今天,歐洲某些地區呈現合并潮流,比如,荷蘭今天約有120家企業生產飼料,但最大的6家占總供應量的65%。聯合體在荷蘭和德國已經強勢存在,分別占兩國市場份額的一半,而比利時約80%的飼料工業掌握在私人企業。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三國的幾家主要聯合體也向德國供應飼料。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飼料工業更加分散。這些伊比利亞國家的900家飼料企業中,10家大型企業約占總產量的35%。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