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鯛(真鯛屬、鯛科)
俗名:紅加吉、赤?、大?、金赤鯛
拉丁文名:Pagrus major(temminck et Schlegel)
英文名:snapper sea bream
(1)形態特征
真鯛體呈長稍圓形,側扁而高。頭大,吻短,前額骨各向前伸。口小,口前位,上額前端具有2對犬齒,下額前端具有3對犬齒,上下額兩側具臼齒2列,鋤骨及口蓋骨上無齒,眼中等大、眼間隔寬而隆起。背鰭連續,鰭棘部強;臀鰭短,與背鰭條相對;胸鰭位低,末端尖,胸位;尾鰭叉形末緣呈黑邊。全身淡紅色,體披中等大小的圓鱗或弱櫛鱗;頰部和頂部具鱗片,側扁體的背部散布若干藍綠色斑點,游泳時閃現藍光,體形和色澤優美。
(2)生活習性
真鯛為近海暖水性底層魚類。棲息于水質清澈、藻類叢生的巖礁海區,結群性強,游泳迅速。真鯛主要以底棲甲殼類、軟體動物、棘皮動物、小魚及蝦蟹類為食。適溫范圍為9-30度,最適水溫18-28度。有季節性洄游習性,表現為生殖洄游。養殖的適宜鹽度為17-31‰。鹽度低于16‰時對真鯛生長不利。
(3)繁殖習性
真鯛野生魚一般4齡達性成熟,生物學最小型為尾叉長280mm-360mm,體重達0.5kg-1.1kg的范圍;養殖魚2齒即能產卵,3齒則全部達到性成熟,生物學最小型為尾叉長200mm-260mm,體重0.26kg-0.4kg的范圍。生殖季節,北方黃、渤海地區真鯛的產卵期為5-7月,盛期為5月中旬至6月上旬。南方廣東沿海生殖季節為11月底至2月初,盛期為12月中至1月底。親魚的懷卵量與年齡體重有關,平均懷卵量在100×104粒以上,高者達300×104粒,低的只有25×104粒。黃海野生的真鯛5齡-10齡魚產卵量可達30×104粒-100×104粒。而養殖的真鯛在4齡以上產卵量可達300×104粒以上。產卵前雌魚體色開始變得鮮紅艷麗;雄魚則在頭部及體兩側形成明顯的黑斑。產卵場一般在水深10m-4m處,產浮性卵。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