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uoyanjun 于 2011-4-2 09:37 編輯
深化飼料工業的生物技術改造
促進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陸 健 蔡國林 加快發展優質、高效、安全的畜禽和水產養殖產品生產是“十二五”時期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任務。飼料是養殖業的物質基礎,決定了養殖生產的規模和發展速度,它的優劣直接影響著養殖生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目前優質飼料短缺是眾所周知的客觀現實。同時,由于抗生素的不規范使用,藥物殘留嚴重影響了畜禽產品的質量和人類健康,并對環境產生巨大的安全隱患。 因此,以發展健康養殖為目標,深化飼料工業的生物技術改造解決飼料資源不足、利用率低的問題,改善養殖業產品的品質和安全問題,是促進飼料行業持續、穩定、協調發展,保障飼料安全,實施飼料拉動健康養殖的重要戰略。 1飼料原料的生物技術處理 利用生物技術對常規飼料原料進行改造,消除其中的抗營養因子,積累有益的代謝產物,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和動物的消化能力。主要內容有:對豆粕、棉粕、菜籽粕和花生粕等蛋白質飼料原料降解其抗營養因子,如豆粕的抗原蛋白,棉粕的棉酚,菜籽粕的硫甙,并進行蛋白質的體外消化,提高氮的利用率,降低糞便中的氮污染,減少畜牧環境污染,積累小肽和乳酸等有益的代謝物質,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大幅度減少或完全替代抗生素的使用;對大麥、秸稈等飼料資源進行非淀粉多糖的體外消化,使其易于動物的消化吸收,提高飼料的代謝能和適口性。 2綠色飼料添加劑的生物制造 將動物營養學科的發展融入到飼料添加劑的開發中,并應用現代生物技術獲得產量高、生產周期短、成本低的綠色飼料添加劑,如氨基酸、酶制劑、酸化劑和生物活性肽等。 3應用微生態理論,開發飼料伴侶產品 隨著現代養殖業的集約化發展,養殖科學管理、環境和疾病防治跟不上養殖業的迅猛發展,大量的動物糞便排泄物及產生的臭氣味嚴重污染環境并影響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的質量和安全,給養殖業帶來了嚴重的打擊。因此利用微生態理論,通過開發功能微生物制劑凈化養殖環境,實現資源節約化,促進動物健康生長,推進“飼料伴侶”的開發與應用,可以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