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0年代以來,我區海水養殖一直是以對蝦養殖為主導。近年來,隨著對蝦病害的流行,對蝦養殖產量和效益逐漸下滑。針對這種狀況,我區積極調整養殖結構,在引進優良品種的基礎上優化養殖模式,促使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根據我區資源特點,養殖毛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利用養蝦池塘進行對蝦與毛蚶的混養,通過二者互利共生,在充分挖掘養殖空間的同時提高了養殖效益,增強抗病能力,降低了養殖風險,具有推廣價值?,F將對蝦與毛蚶池塘混養技術介紹如下。
池塘的準備
池塘的選擇可利用對蝦養殖池塘。要求面積在1.3hm2以上,最好為長方形,長寬比為4∶1,周圍堤壩堅固,進排水通暢,底質為泥質底。
池塘的清整池塘于上年對蝦出池后,將池水排干,進行曝曬。養殖前一個月對池塘修整并用犁將池底翻耕,但不要用鏟車徹底清淤。之后潑灑生石灰消毒,用量約為1500kg/hm2殺滅原生菌。
進水清塘5-7d后開始進水,進水口用80-100目篩絹網過濾,避免雜魚、雜蝦及魚卵等進入池塘。首次進水量要少,水深控制在剛沒過池底為宜。
播苗
苗種的選擇及標準苗種選擇顆粒均勻、色澤鮮艷、無寄生物、無錯殼的天然海捕蚶苗。規格要求在240-300粒/kg。苗種的含雜比控制在5%以內,成活率在98%以上。
播撒密度一般600-750kg/hm2。若顆粒較小也可適當增大播撒密度。
播撒方式用鐵锨等工具將毛蚶苗種撒入養殖池中。要求播撒均勻,不要造成局部密度過高或過低的現象。
播苗時間毛蚶苗種的播種時間選擇在每年的4-5月份。應在放蝦苗前15-20d左右進行。
肥水
豐富的餌料生物有利于保證毛蚶的攝食需求,也是提高產量的關鍵因素。在播苗后,將池水加深至0.5m左右,然后施肥來培育水中的餌料生物。按150kg/hm2施入雞糞。也可投放肥水素,肥水素的投放量按具體的品牌參照說明用量使用即可。
蝦苗放養
蝦苗放養在5月底至6月初進行。蝦苗選擇個體均勻,體表干凈,活力好,胃腸飽滿的健康苗種。放養量為12萬-15萬尾/hm2。放苗時要選擇在睛天的上午,避免陰雨或大風天氣。
投餌
毛蚶只攝食水中的藻類及微生物,不需人工投喂餌料。對蝦可投喂人工配合餌料,投喂量為對蝦體重的5%。投喂時堅持定時、定質、定量的原則。同時根據對蝦攝食強度及其他具體情況(如蛻皮、陰雨)來靈活掌握投餌量。
水質管理
養殖前期以添加水為主,每7-10d注水10cm。待加滿后定期少量換水,每次換水10-15cm。中后期視水質及水中餌料生物情況要適當加大換水量,來維持水中餌料生物的穩定和水質的新鮮。保證毛蚶的攝食需要以及對蝦生長的良好環境。
日常管理
每天堅持巡塘,注意觀察對蝦和毛蚶的生長情況、水質變化及對蝦的攝食情況等。定時測量水溫、pH值、鹽度并做好日常記錄。尤其在陰雨天,要避免因水中鹽度變化幅度過大而造成對蝦和毛蚶的死亡。
病害防治
在養殖過程中,要定期施用抗生素等藥物,預防對蝦病害的發生,并適時投喂藥餌,提高對蝦的免疫能力。注意清除雜蟹等危害對蝦和毛蚶生長的生物,如發現病害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收獲
經過4個多月的養殖,對蝦到10月中旬即可出池,可采用拉網拉蝦的方法捕獲。毛蚶到11-12月份可達到規格60-80粒/kg即可進行收獲。方法是將池水排干后,用鐵耙子來捕獲毛蚶。
結論
實施對蝦與毛蚶池塘混養,每1/15hm2成本在1200元左右,可產對蝦80kg毛蚶140kg產值3280元,純效益2080元,而單純的對蝦養殖純效益僅在500-800元。由此看來,通過實施對蝦與毛蚶的混養,改善了養殖環境,降低了養殖風險,達到了良好的生態養殖效果。同時也提高了養殖效益,是廣大漁民一條切實可行的致富的門路。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