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某些媒體的不負責任報道導致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產生恐慌,競相赴港、澳搶購洋奶粉,致使港、澳兩地的奶粉一半以上被內地顧客買走,部分進口品牌奶粉則乘機提價。
香港、澳門的“奶荒”是內地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缺乏信心,為買個“放心”寧愿多花錢的結果,至于是否真的“放心”則不在考慮之中。
中國人可以將飛船送上太空,可以制造出世界第一的超級計算機,但中國的乳制品卻讓消費者如此不放心,還要被迫進口洋奶粉養活國人,這是何等的悲哀!
一系列的乳業問題事件,讓國人傷透了心,難道中國乳業真的沒有一片凈土了嗎?諾大個中國,真的就解決不了孩子的第一口奶問題嗎?何時國人才能喝上真正的國產放心奶?誰能擎起中國乳業安全誠信的大旗?誰又在為中國民族乳業的誠信默默堅守?
有專家指出:評判奶粉的標準不在于是進口還是國產,而是企業是否能完整控制生產供應鏈,這才是確保奶粉質量的關鍵,是中國乳企重新崛起的關鍵。
縱觀乳業大局:
蒙牛已在全國通過參建、參股的形式建立了多個生產基地,未來,蒙牛準備再建多座大型牧場,同時加強對收購原奶的質量監管,在行業內率先實現全部奶源的牧場化。
伊利已投入巨資自建或合建牧場,并計劃在奶源建設(包括自建牧場、扶持家庭牧場、參股控股牧場)方面投入巨資打造安全生產公益鏈。
完達山乳業享有黑龍江農墾總局“九五”以來百億的奶源基地建設投入,并且又新增了28億元資金用于奶源基地,現在,墾區奶牛存欄量達到50萬頭。這些奶源完全實行封閉管理,統一供給,應該說這樣的獨特優勢是業內無法復制的。
2011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們對食品安全給予高度關注,完達山乳業的誠信給每一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記者在北京國誼賓館二樓餐廳看到,完達山“黑沃牧場”純牛奶和東北老酸奶成為代表委員們就餐時的主要飲品,優良的品質贏得了代表委員們的由衷信任和高度認可。完達山三次蟬聯兩會特供,證明了完達山乳業完全可以讓代表們放心,讓國人安心。
未來中國民族乳業如何崛起,需要媒體公正的報道與宣傳,幫助國人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需要乳品企業自力更生,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用心做好每一件乳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國人喝到放心奶,安全奶。
本文來源:中廣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