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我們的15頭奶牛一天擠的奶有近400斤,除去人工、草料和糧食成本的支出,每天都有350—400元的純利,這比在當地企業上班掙工資劃算多了。”3月18日上午,記者來到瀘州市江陽區鄰玉街道先鋒村奶牛養殖專業戶林中淑的養殖場,林中淑一邊給奶牛添草料,一邊告訴記者。
1.jpg (17.59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3-22 09:52 上傳
外出務工不當工人養奶牛 今年45歲的林中淑,并非鄰玉街道先鋒村當地村民,她是10年前從瀘縣農村來鄰玉街道務工的農民。2000年,林中淑同丈夫一起來到了鄰玉街道一家酒類企業打工,丈夫釀酒,林中淑搞酒盒包裝。雖然辛苦,夫婦倆一月下來,還是有近2000元的收入。
在干了大半年后,夫妻倆發現,一個僅有7個村的鄰玉街道,竟有大大小小的國有和集體企業近100家,常年在集鎮居住的人口達5000多人。由于街道沒有一家農戶在養殖奶牛,生活在這里的人要喝鮮奶不是很方便。
看到在鄰玉街道奶牛養殖蘊藏巨大商機,2001年1月,林中淑夫妻在經過考察并掌握了相應的奶牛養殖管理、飼料搭配的相關技術后,毅然辭去了在酒廠的工作,承包了一家石油企業的200多個平方的屋子,借貸3萬多元,買回了6頭處于盛產期的奶牛進行養殖。
為了保證自己的奶牛每天早晚擠的奶能就地銷售,林中淑夫妻花了近百元印了4盒附有聯系方式的送奶名片,一幢樓一幢樓地挨家挨戶送名片,實行先品嘗一周鮮奶后再付錢,且早、晚兩次送奶上門。
經過一周的品嘗后,由于品質上乘,加之價格合理和服務到位,林中淑的鮮牛奶訂單紛至沓來,當時6頭奶牛每天所擠的鮮牛奶都在250斤以上,也只夠每家供應半斤。不少居民不再要求每天由林中淑夫婦送奶上門,而是自己到養殖場現擠現買。
當年,除去成本,林中淑的奶牛就給她們帶來近4萬元的純收益。
恪守信譽奶量大增不愁銷 面對紅火的銷售市場,林中淑夫婦自2004年開始,將奶牛養殖規模擴大到12頭以上,近兩年都保持在15頭的規模。
近幾年,林中淑所在的鄰玉街道奶牛養殖市場已經發生變化,不再是她一家獨大,另外兩家養殖場也參與到競爭中來。同時,牛奶消費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原來在鄰玉街道的兩家石油企業相繼搬遷出去,消費人群不再以城鎮居民為主,而是場鎮上或場鎮周圍的村民。
面對另兩家奶牛養殖戶每天六七百斤鮮牛奶的沖擊,林中淑夫婦沒有退縮,他們依舊恪守這樣的經營理念:凡是新增的牛奶客戶,都是先試喝后付錢,有質量問題可隨時停購。這一經營理念,使林中淑擁有一大批三五年甚至10年的老客戶。
記者在林中淑的養殖場看到,在30多平方米的加工房里,堆滿了20多袋小麥、玉米和黃豆。“其實,市場上專門有加工好的玉米粉、黃豆粉,價格也便宜些,但這些糧食的品質因加工成了粉末狀,是否發生霉變就不得而知。自己加工雖然增大了用電等生產成本,但品質卻得到了保證,也贏得了客戶的長期信賴,維護了我經營的牛奶的聲譽。”林中淑介紹說。
據了解,目前林中淑的15頭奶牛每天產出近400斤鮮奶,因其良好聲譽,全部都是訂單銷售,每公斤銷售價達5元,比交給牛奶加工企業高出1元以上。除去成本,林中淑每天都有350元以上的利潤,一年下來,可獲利10萬元。
本文來源:四川農村日報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