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un_ying_nan 于 2011-3-22 09:31 編輯
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獸的一種急性、熱性和高度接觸性的傳染病。傳染極快,發病率很高。臨診以豬口腔粘膜、鼻端、蹄部和乳房皮膚發生水皰和潰爛為特征。 診斷要點: (1)流行特點 豬、羊、牛等偶蹄動物都可發生,以豬特別具有易感性。多發生于科季和早春;但規模化豬場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常呈跳躍式流行。 (2)臨診特點 ①吸乳仔豬發病時,臨訂多表現急性胃腸炎、腹瀉、以及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病死率達60~80%。 ②成年病豬以蹄部水泡為主要特征,體溫升高至40~41度,相繼在唇、口、舌面、齒齦、乳頭等部位出現更多的水泡。當水泡融合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爛斑,約一周左右可結痂痊愈;但繼發細菌感染時,可發生化膿性和腐爛性炎癥,呈現跛行;嚴重時蹄殼脫落,臥地不起。 (3)實驗室診斷 應采取3~5頭病豬的水皰液和水皰皮,裝入青霉素空瓶內,迅速送到有關檢驗部門檢查。 防制方法: (1)及時接種疫苗,按有關檢疫部門要求規定注苗,現時多用豬O型口蹄疫BEI(二乙烯亞脂)滅活油劑苗,25公斤重上的豬每6個月注射1次,免疫保護期可達6個月。 (2)如疑口蹄疫時,立即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并采取病料送檢。 (3)對發病現場進行嚴格的封鎖措施,并對豬舍、飼養管理用具及環境進行嚴格消毒。 (4)隔離病豬,及時對癥冶療。 (5)緊急防制措施,可用口蹄疫滅活疫苗注射,有一定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