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疫苗邁入產業化作者:水產前沿 發布時間:2011-03-03 09:13:41 瀏覽次數:1
中國水產疫苗邁入產業化
來源:《水產前沿》雜志 時間:2011年3月02日 08:49
草魚出血病活疫苗獲批國家新獸藥證書之后,近期有望拿到我國首個水產疫苗生產批文,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商品化生產水產疫苗即將誕生,我國水產疫苗就此邁入產業化發展實質階段。 多年來主持國家863計劃、支撐計劃、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重大項目,致力于水產養殖重大疫病流行病學、免疫防治等研究,在理論和應用方面均取得突破性和創造性成果。
近年來組織創建了我國首個水產動物疫苗GMP生產基地、我國漁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泛珠三角區域(9省)水產病害防治協作網。
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已被驗證
FAM:草魚出血病活疫苗獲得了農業部頒發的一類新獸藥證書,一類是一個什么樣的標準?
吳淑勤:一類新獸藥在法規管理分類上規定的內容較多,簡單說是“未在國內外上市銷售的藥品”。對于水產疫苗來說,屬獸用新生物制品類,針對的病原不同,疫苗的種類也不同,即有新藥之意,本次獲批的草魚出血病活疫苗特指CCHV-892株,是一種新的弱毒疫苗。
FAM:珠江所對草魚的出血病活疫苗的研究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吳淑勤:草魚出血病屬于病毒病,這種病毒病一旦發生,死亡率高,嚴重時高達90%以上,危害嚴重。而大家都知道,用藥物來治療病毒病是非常困難的,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疫苗就是非常好的預防手段,而且疫苗的針對性非常強,一種疫苗針對一種特定病原。草魚出血病活疫苗的研究可追溯到上個世紀60年代末,當時珠江所研制出了預防草魚出血、爛鰓、赤皮、腸炎等病的組織漿滅活疫苗,這也稱得上我國第一個水產疫苗。它屬于土法疫苗,是采集病魚的組織制成的疫苗,在同源疫區使用效果好,但由于要用發病魚做病料,而病料的背景很難說清楚,因此從產品的角度來講,它的質量是不可控的,不可能成為法規意義上的合格產品。
于是我們在證明土法疫苗有效果的基礎上,著手開展了草魚出血病人工疫苗的研制。經歷了草魚吻端纖維細胞系建立、弱毒疫苗構建、工廠化生產工藝及質量標準研究等過程,在上世紀90年代研制出我國第一個水產高效疫苗“草魚出血病凍干細胞弱毒疫苗”,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終獲“草魚出血病活疫苗”一類新獸藥證書。FAM:草魚出血病活疫苗在中試階段的效果怎么樣?
吳淑勤:我們在魚塘的驗證效果還是很理想的。在華南的一些區域,包括廣東、廣西、福建、湖南等地都進行了驗證性的實驗,在使用疫苗后對草魚出血病保護率可以達到90%以上,發病損失減少20-40%。中國水產頻道
FAM:作為生物制品疫苗的安全性一直備受關注,草魚出血病疫苗為活疫苗,其安全性會不會有問題?
吳淑勤:草魚出血病活疫苗獲得新獸藥證書經歷了很曲折的過程。因為是活疫苗,首先會擔心通過注射接種魚體免疫,活疫苗對草魚有沒有影響;然后會不會給環境帶來一些其它的后續影響,包括對同池養殖的其它魚類的影響。這些問題,這是新獸藥評審專家們非常關注的,必須要通過大量而深入研究來證明它的安全性。對于新獸藥注冊管理來說,產品安全存在置疑是一票否決的。在申報新獸藥證書的歷程上為回答一個個“安全問題”,不斷開展探究實驗,有的實驗一做就是2-3年或更長時間。我們通過一系列的研究數據證明,疫苗弱毒株在魚體內傳代不會返強,在水體不能存活,活疫苗的安全性可靠。按新獸藥管理要求,每一批疫苗產品必須經過安全檢測,草魚活疫苗產品通過魚體注射免疫無不良反應才能確定為安全合格,產品才準于使用。
近期有望拿到生產批文
在獲得新獸藥證書后,您得的下一步是什么,是否準備申請生產批文將成果真正用于生產?吳淑勤:我對新獸藥證書和生產許可證書的理解是,新獸藥證書針對研發階段,生產許可證書針對生產階段。:I
申報新獸藥證書的關鍵在于,證明藥物的有效性、安全性、穩定性等“三性”,在申報書里緊緊圍繞著“三性”原則,充分表達相關的重要研發信息.
生產許可的本質是確保良好的生產管理,使得不同批次的產品都能實現同樣的質量。因此要求生產廠家必須具備疫苗GMP生產條件,包括在產品新獸藥證書申報中,也需相關GMP條件下生產的穩定性證明。
所以在有新獸藥證書后能否拿到生產批文,關鍵在于生產廠家的硬件和軟件條件是否符合。硬件是要有GMP生產設備,軟件是要有相應的人才隊伍,還有GMP管理規程來保證產品的質量穩定。我們在研制草魚出血病活疫苗的同時,也在為未來獲取生產許可證書做準備。為此,一方面積極建設水產疫苗GMP生產基地,另一方面以“廣州普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作為疫苗基地運作單位,并在2007年12月,基地通過農業部獸藥GMP專家認證,成為我國第一個水產疫苗中試和生產基地。
FAM:您覺得什么時候能拿到生產批文,能不能透露下時間?
吳淑勤:應該說在有了新獸藥證書后,什么時候能拿到生產許可批文就看能不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只要拿出合格的產品沒有理由不批。對此我是有信心的,因為條件是具備的,如果一切順利的話,近期有望拿到生產許可批文。如果能拿到生產批文的話,這應該是我國首個水產疫苗的生產批文,您認為意義在哪里?
吳淑勤:對我國的水產疫苗來說,草魚出血病活疫苗生產批文將是第一個,算是一個里程碑吧。
目前水產養殖的疾病治療還是比較依賴化藥、抗生素等,這給食品衛生安全帶來了困擾。這也迫切要求要有新的防控手段出來,疫苗的出現,可使病發后被動找藥,轉變為主動預防疫病,實現不發病或者少發病,避免藥物殘留。如果疫苗能夠逐步成為我國水產重大疫病防控的主要投入品,應該說是對長期以來水產養殖病害防控狀態的一種變革,我們非常期待變革的發生。_與中國相比,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對水產疫苗認識的比較早,發展得也比較快。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就有了第一個商品化的水產疫苗,近二三十年來,國外如美國、加拿大、挪威、日本等國已有水產疫苗工業生產基地,并已在養殖生產上形成了規模化應用。目前,國外有100多個獲法規許可生產、銷售的水產疫苗產品。
當然國外水產養殖對象較為單一,而我國養殖品種多樣,相應疾病種類也多,而疫苗對病原又是一對一的關系,獲得一個疫苗產品的周期很長,所以我們的難度較國外要高。總體上我們是落后了,原因很多,其中包括社會發展階段的需求差異。實現草魚出血病活疫苗的生產許可將預示著我國水產疫苗進入到產業化階段。據了解,在草魚出血病活疫苗獲得新獸藥證書前,我國有3種水產疫苗獲得國家新獸藥證書,但均未獲得生產批文,您認為原因是什么?
吳淑勤:沒有拿到產品生產批文有著其復雜的歷史背景。中國水產頻道O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草魚出血病細胞滅活疫苗成為我國第一個獲新獸藥證書的水產疫苗,隨后陸續有了另兩個產品證書。但是在那個年代,我們國家的水產養殖業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除了傳統品種還多了很多名特優品種,為了追求高回報不斷增加養殖密度,不相適應的養殖模式也造成了病害越來越多、暴發病頻繁發生的局面。
養殖者最關心的是病來了怎么辦?化藥、抗生素等可以在短時間內起到一定的療效,不會主動去考慮預防和先期投入的事情,那個時期漁藥業也快速發展起來。也就是說在相當一段時期內,整個產業還沒有迫切到沒有疫苗等預防品就不能發展下去的地步。對于研發者來說,拿到新獸藥證書基本上算是完成了任務并可以報成果了。至于下一步,進行產業化生產需要相應的GMP車間等條件,投入很大見效也沒那么快,光靠研發者是很難完成的,而漁藥企業有能力做這件事情的幾乎沒有,社會上也未高度關注到藥殘危及人體健康的問題,政府在政策上也是逐步才涉及相關方面。種種原因吧,使得這三個獲新獸藥證書的水產疫苗產品遲遲未拿到生產許可批文。雖然還沒有疫苗拿到生產批文,但實際上養殖戶對疫苗的需求是存在的,像草魚土法疫苗在民間就很流行。R吳淑勤: 草魚病土法疫苗能在民間延用至今,不僅證明了它有預防效果,同時也表明水產疫苗潛在的市場,廣東等地有“打魚針”的并以此為生的草魚土法疫苗專業隊伍。
草魚出血病活疫苗在田間驗證過程中,養殖者也在不斷認識它、喜歡它,甚至離不開它,深深體會到它是養殖成功的重要保障,因此每年都積極主動索取疫苗免疫草魚魚種。
現在疫苗的一個發展契機就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整個社會對產品的質量安全越來越重視,以前是只要考慮有魚吃就行了,現在會考慮魚的質量怎么樣,吃的安不安全;另外,疾病導致養殖損失,漁民減收、養殖產業發展不暢,這些都與國家民生、社會穩定密切相關,我剛才提到珠江所建立疫苗基地的初衷,也是基于這一點。多管齊下推廣疫苗
如果拿到生產批文,就要面臨著產業化生產的問題,普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目前的生產能力如何?中國水產頻道
吳淑勤:以普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為載體的水產疫苗GMP生產基地有兩個定位。一個是為我們國家正在研發的疫苗提供一個進一步熟化的平臺,這也是我們設計了病毒活疫苗、病毒滅活疫苗、細菌滅活疫苗、亞單位疫苗等4條生產線,以滿足各類疫苗技術工藝的需求。另一個定位是形成規模化生產能力。
就目前已建成的水產疫苗GMP生產基地的生產能力,我們做過測算,大概能滿足全國現在草魚苗種10%的免疫量。接下來是否擴大規模要根據整個發展進程來決定,擴大規模可以采取和其它企業合作的方式。已經有一些大的企業關注到我們這一塊,想進行投資合作。在生產線的工藝參數研究、設備適用性調整等方面已有了很好的前期基礎,這些工作做好后,再復制一條成熟的生產線就容易很多。
疫苗產品在生產出來以后,如何推廣應用也是一件復雜的事情,您打算怎么做?吳淑勤:疫苗應用于養殖生產,需要一個龐大的體系做支撐,我的想法是可以從三方面來做。首先是要確保疫苗高效使用,這就要做好流行病學的調查,了解我國各個區域的第一手病害信息,有的放矢。因為我們國家區域跨度很大,不同區域的養殖模式、環境條件不同,同一種疾病的發病規律參數有一定差異。所以疫苗的使用必須要非常好地和區域相結合,比如說在廣東我們用某個流程免疫效果最好,但是在其它區域可能就要作些調整,包括發病季節早晚、溫差變化、病原有無變異等等,決定免疫時機、是否追加免疫、疫苗選擇等。做好流行病學的調查,可以及時跟蹤病原動態分布,為研發儲備產品打基礎,不能說一種疫苗包打天下,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一定要做,而且國家在這方面也比較支持,每年都會下撥一定的流行病學調查運轉資金。
另外就是要在不同的區域建立示范點。讓養殖者看實實在在的效果,病害少了,成活率高了,養殖效益好了。同時要對養殖人員進行技術培訓,這就需要借助技術推廣部門或者相關企業。比如說飼料企業,因為魚一旦發病,飼料也經常會被質疑,疫苗有防病作用,魚沒病或者少病,飼料也可以吃得更好,因此與飼料企業的技術服務人員進行結合,通過他們去向養殖戶傳播技術和預防理念。還有就是從政府層面通過政策引導。比如說苗種免疫接種補貼,對苗種進行免疫,效果好的話,養殖者就會慢慢接受;對于重大疫病,可以強制免疫,否則苗種就不允許運出產地等等。
據了解,今年珠江所將成立綠色漁藥集團,作為科研主導的院所,為什么會考慮成立集團?吳淑勤:珠江所成立綠色漁藥集團,某種意義上也是促進水產疫苗的產業化進程。預防疾病不是說單靠疫苗就能解決所有問題,要有綜合防控的措施。疫苗是使機體產生一種針對特定病原的免疫力,當機體比較弱的時候,對抗疾病的免疫效果也不會那么強,當病原來襲的時候同樣可能發病。珠江所有水產藥物實驗廠、飼料廠(保健飼料)再加上普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這幾個板塊連在一起形成集團,相互支持,從水環境的調理包括微生態制劑還有保健性飼料,提高魚體的非特異免疫能力,讓疫苗發揮出好的特異免疫效果。中國水產頻道
另外,我們所正在創建一個病害防控的學科體系,學科體系是從創新和研發層面,綠色漁藥集團是從應用和推廣層面,我們希望通過內部這兩個層面的拼接,然后再跟外部包括整個國家從省到市縣技術推廣部門等的連接,形成了一個從上游到下游的過程,更快地把科研成果應用于產業。 中國水產頻道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陳昌福:采用接種疫苗預防動物疾病,毫無疑問是科學的進步。因為免疫接種的方法可以預防疾病的發生,避免藥物的使用帶來的副作用等。特別對于能導致很高死亡率的病毒性疾病而言,目前尚沒有比較好的藥物可以有效控制,研制疫苗就顯得特別有意義。
草魚的病毒性疾病,對我國的養殖草魚危害是非常嚴重的疾病之一,珠江所的研究成果對于草魚的這種疾病的預防提供了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一件可喜的事情!當然,正如大家都知道的一樣,免疫也是一把雙刃劍。譬如,如果制備疫苗所選用的病毒毒株,沒有包含免疫實施地區病毒毒株的血清型或者是主要有效抗原的話,就有可能由于免疫實施而加速該地區病毒毒株的變異,從而為有效控制這種疾病帶來更大的麻煩。
因此,即使我們現在已經擁有了這種新的疫苗,對于這種疫苗究竟在什么地方是適用的,也還是需要繼續深入研究的問題。廣西水產研究所漁業病害防治研究室副主任陳明:草魚出血病活疫苗獲新獸藥證書,使該疫苗的產業化應用及疫苗效益合法化提供了保障。該疫苗的大規模應用勢必提高整個水產養殖業免疫防控意識,而養殖戶免疫防病意識的提高又是推動水產疫苗及免疫制劑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最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珠江所這一工作突破是我們水產疫苗研究界的一件大喜事,在我國水產界必將將成為一個新的里程碑。《水產前沿》雜志原創稿件,轉載須注明出處,違者必究
http://scyblt.lingdi.net/article-435081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