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六億年,海參在前寒武紀就開始存在
1955年,山之內—從蕩皮海參(Holorthurin vagabunda)的體壁中提取出皂苷的混合物,其中含海參素A
1980年前后,天津藥物研究所—樊繪曾等人從食用刺參的體壁中提取得到了一種刺參酸性粘多糖SJAMP(Stichopus japonincus acid mucopolysaccharide),該多糖含有氨基半乳糖、巳糖醛酸、巖藻糖和硫酸酯,其分子組成為1:1:1:4是一種硫酸粘多糖。后來藥理實驗證明,具有抗腫瘤和誘導血小板凝集的生理活性。
2000年,從海參中提取得到的海參皂苷達50多種
2003年,受“非典”事件影響,海參迅速打開東北及京津地區市場,在北方地區開始呈爆發時發展。
2005年,大連輕工業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副院長—朱蓓薇教授獲得2005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的“海參自溶酶技術及其應用”項目,就是其中一項填補國內海參深加工領域空白的重大成果。
2005年12月22日,大連市總商會海參商會成立,為全國第一家海參行業組織。
2007年夏,多場臺風連續影響山東地區,對海參養殖造成重大影響。
2008年夏,山東南部地區出現大面積滸苔,對海參養殖造成重大影響。
2008年秋,海參價格被推到一個新的高點,200頭苗價高達300元左右。
2009年,受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影響,鮮海參價錢降低到50元/斤左右,眾多海參養殖戶虧損,紛紛退出,苗價、干海參價錢伴隨下降,商家喊出海參進去尋常百姓家口號,海參產業遭遇重大打擊。
2009年,受“甲流”影響,海參迅速在南方市場流通,呈幾何倍數增長。
2009年秋,山東地區遭受纖毛蟲影響,眾多地區損失嚴重。
2009年冬,遭遇百年一遇的寒冬,海參產業人員對于突如其來的事件未有任何心理準備,海參死亡嚴重,產量銳減。
2010年春,經濟復蘇,供應量降低,促使海參價格迅速回復高位,達到80-90元/斤左右。
2010年7月16日晚18時50分許,大連市大連新港附近輸油管道發生爆炸,數萬噸原油泄漏造成周邊數百平方公里海域被污染,所幸控制及時,周遭其他重要海參產區未遭受重大影響。
2010年夏,遭遇大面積長時間降雨,海參減產。
2010年,大連瓦房店及其周邊地區面臨大面積拆遷,眾多海參產業外遷。
2010年9月10日第一屆中國(濟南)國際海參文化節在濟南海鮮大市場舉辦。
2010年秋,各大媒體開始紛紛關注糖苷等非國家標準制作類型干海參產品,海參產業期待變革。
2010年秋,在全面通貨膨脹背景下,海參價錢被進一步推高到90-100元/斤左右,貨物供應不夠充足。
2010年秋,經過諸年積累,福建地區由于冬季越冬養殖試驗成功,出現爆發式規模增加。
所知有限,如有疏失,敬請指出。
有其他海參產業大事件,請跟帖補充,共同編寫海參產業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