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飼料原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增加,肉豬飼養成本進一步被拉高,養殖進入高成本時代,在業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如何降低飼養成本已成為業界最為關心的話題。
專家認為:養殖戶在無法左右飼料價格的情況下,只能提高飼料利用率、減少飼料浪費。降低成本的關鍵在于降低養殖過程中飼料成本。若提高15%的飼料利用率即可降低10%飼養成本,養殖成本構成因素中囊括了飼料、人工費、藥費、水電費、污水處理、管理費等6大項看,其中飼料成本占總成本的60—70%。如果能降低1%飼料費,對降低飼養成本幫助都是巨大的。
利用發酵飼料是提高飼料利用率有效方法之一。專家介紹:當前一般豬只的飼料利用率約為65%—70%,而豬吃的越多,浪費卻越大。而發酵飼料是利用各種分解酶、多種有益微生物活菌搭配常用的豬只飼料如玉米、豆粕、麥皮等,將飼料原料分解成容易吸收的營養成分。實驗表明,利用發酵飼料可以將飼料利用率提高至80%—85%。尤其是在玉米霉變、轉基因玉米使用量逐漸增大、脫霉劑無法徹底解決的情況下。
專家介紹:在飼料總用量不變的情況下,一般飼料只能將豬只養成100公斤,而使用發酵飼料能將豬只體重提高至112公斤,凈增重約12公斤,以每公斤12元豬價計算,總計增加144元,扣除發酵飼料成本約40元,每只豬可獲得104元的額外利潤,即較普通飼養方式,可降低飼養成本約0.86元/公斤(104元/112公斤)。
此外,發酵飼料在提高飼料利用率的同時,還可以通過飼料中的微生物菌群建立微生態平衡,調節豬群腸道健康,增強了豬只的免疫力,使豬群健康程度提高;提高母豬受胎率,減少弱仔、死胎現象的發生,改善母豬奶水數量和質量,提高仔豬斷奶窩重的成活率,每胎可以多生1—2頭仔豬以上,成活率高達98%。
正因為有此確切的效果,不少養殖戶越來越關注飼料的發酵技術。在臺灣發酵飼料的普及率很高。
特別是發酵豆粕產業,發酵豆粕產業化始于歐洲,經臺灣傳入大陸。2005年底開始的魚粉漲價讓諸多飼料養殖企業接受了這一產品。近一兩年來國內發酵飼料企業紛紛創立,不同品牌產品在市場隨處可見。
近幾年,一些廠家開始推廣發酵豆粕,但養殖戶的接受程度比較低,即使接受了也很難持久的使用。很多養殖場負責人認為,成本和質量是其推廣的最大障礙。他們告訴記者,之前不少生產發酵飼料的廠家曾向他們推銷發酵豆粕,但綜合考慮后并沒有采用過。
原因是:目前豆粕價格在3600元左右/噸,而發酵豆粕最低報價都要在5000元/噸,價格要高出許多。更何況,質量是否穩定?是否能達到廠家宣傳的效果?都還無法讓人信服。
在不能信服廠家發酵飼料質量的情況下,不少豬場選擇只采購菌種,自行發酵飼料。但發酵過程并非想象那么簡單,發酵飼料所需的菌種需要經過嚴格挑選,保存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保存不當很容易造成雜菌的污染導致發酵失敗,飼料霉變。此外,在發酵過程中,對發酵時間和溫度的要求也比較嚴格,需要一定技能的技術人員專門操作。
不過就未來養殖業的發展趨勢看來,發酵飼料是養豬綠色飼料,在食品安全的壓力下,發酵飼料必定是個朝陽產業。從發酵用途上看,豬糞也能通過發酵制成有機肥料,返肥于田,不但有效處理了豬糞污染問題,還起到廢物利用,提高綜合養殖效益。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