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乳企的生存之路
“早就干夠了,利潤薄、出事多。”陳方軍在自己的辦公室,描述著其對乳制品生產行業的印象與感觸。
陳是山東康智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智多)董事長,在3年前,面對如今乳制品生產企業生存的大環境,陳方軍或許早已坐不住了,為其企業找好下家或者關閉,而事實上,在這番行業嚴格考核中,他與康智多卻波瀾不驚。
“作為中小企業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更好地生存。”陳方軍如此解釋。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其經營之路一帆風順。
在2008年之前,陳方軍的乳制品生產企業與當地其他乳企一樣,產品等都跟著國內行業大企業走,隨之而來是激烈的價格戰,一度讓陳方軍“血痕累累”。2008年,陳方軍轉變策略,投資800萬元,徹底改變原來產品等模式,研發功能性活性乳酸菌。
“傳統乳業經過多年發展,市場已經成熟,并被國內或者地方大企業瓜分完畢,形成一定的市場壟斷,小的乳企無法與其抗衡。”陳方軍在接受新金融記者采訪時認為,乳業全面發展的好機遇已經過去,中、小企業產量小,很難形成規模,在質量、規模、市場占有率、品牌等,特別是在品牌上無法與壟斷企業抗衡,這需要企業自身市場上細化,在差異化中尋求生存。
陳方軍介紹,目前國家政策、企業標準更加細分,功能性活性乳酸菌是以奶為載體,類似生物制劑,而自己的企業并不在國家此次審核之列。在陳方軍眼中,面臨困境的中小乳企可以選擇轉型,以求發展。“目前我的企業缺少的是知名度。”陳方軍說,該類產品在國外占乳制品市場的80%,而在國內僅占5%。
陳方軍不是個例。
春節過后,石家莊新世達乳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世達乳業)董事長雍海翚比往年這個時候要更加忙碌,而其忙碌的主要工作則是督促產量。
“我們市場定位就是石家莊(市場),產品定位是鮮牛奶。” 2月17日,雍海翚向新金融記者直言,總有中、小企業陪伴大企業搶占市場,這就需要小企業明確自己的定位及發展方向。
新世達提供的資料顯示,新世達乳業是河北省乃至全國最早生產液態奶的專業廠家之一,目前總資產已超過8000萬元,產品包括巴氏殺菌奶、超高溫滅菌奶(UHT)、發酵酸奶三大系列20個品種。“現在是專注于液態奶加工。” 雍海翚介紹,而這次僅在工廠監測能力上就投入了300多萬元,進一步規范生產設施。
看來,在嚴峻的考核面前,中小企業并非都是“弱者”。
河北奶業協會秘書長袁運生對此認為,河北及全國有許多乳企品牌是地方品牌,不可能都“一刀切”地死掉,或對其進行整改、整合,充分發揮其自身產品、市場等優勢,如果通過審核,找準定位,未來將有更好的發展空間。“(河北奶業)協會會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建議政府對中小企業制定、采取相應的扶持政策。”袁運生向新金融記者透露,對有效資產進行重新利用、整合,解決企業資產、人員等問題。
二三線品牌資本沖動
2010年11月22日,蒙牛出資4.692億元購得石家莊君樂寶乳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君樂寶乳業)51%的控股股權,這是中國乳業近幾年來最具規模的一次品牌收購案。而交易行為完成后,“君樂寶”及其附屬品牌仍將作為獨立品牌長期存在并發展。
河北省奶業協會向新金融記者提供的相關資料顯示,君樂寶乳業創立于1995年,現擁有生產子公司九家、員工4200余人,是華北地區最大的酸牛奶生產基地。2009年,君樂寶實現銷售收入12.6億元,其中低溫酸牛奶占到84%以上。君樂寶品牌影響位列河北乳業第一,發酵型乳酸菌飲料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第一位,酸牛奶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第四位。
“君樂寶乳業此番目的是尋求更大融資平臺,擴大其品牌影響力,尋求上市。”河北奶業協會有關人士對此分析稱,作為二、三線品牌,牽手國內乳業巨頭,依托其技術、資金、管理支持,可使企業在較短時間內得到快速發展。而這也看做是產業結構調整或者企業強強聯合的一個縮影。
許多二、三線地方乳企及品牌呈現做大的沖動,而借力資本市場成為一條捷徑。
前述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2010年以來,已有雅士利、黑龍江環球乳業等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寧夏夏進、重慶天友等品牌也在加快上市步伐。而最新消息則是,環球乳業已成功上市,成為二、三線品牌融資發展的一個成功樣板。
“中國乳業處于艱難轉型期,需要一個痛苦的過程,作為各家企業更是備受煎熬,尋求不同方式打造健康發展之路。”上述負責人稱,目前乳企同質化嚴重,缺乏差異性、深加工產品,尤其是二、三線品牌,更應該走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走“藍海戰略”,資本融資成為其一個前提。
國際資本窺視
一個來自上海的電話,讓河北省奶業協會秘書長袁運生憂心忡忡。
自從國家對乳企重新審核的新規出臺后,這家駐扎上海的外資資本機構就一直積極聯系袁運生,積極尋求在該省中小企業的投資、兼并事宜。
而這家國際資本不止一次地電話聯系袁運生,要求見面詳談,都被其婉言謝絕。而事實上袁運生接到的類似電話不僅僅來自上海這一家,作為全國第三大奶業大省的河北,在此番乳企的整合中,無疑吸引了國際資本更多的關注。
“現在大環境無疑是向國際資本打開了大門,有了更多軟肋。”袁運生對此深感擔憂,國內消費者對國內品牌至今心存質疑,只好選擇國外品牌,致使國外品牌的高端市場占有率從原來的30%上升到如今的80%。農業部一位官員日前則透露這樣一組數據:2010年前11個月,奶粉進口總量創下歷史新高,達到37.06萬噸,展望2011年,進口奶粉的市場占有率將會超過50%,將有一半以上的中國嬰幼兒食用進口奶粉。袁運生認為,奶業市場如果被國際資本控制,將會重走國內大豆市場的路子。
袁運生向新金融記者分析稱,此次新政對國內乳企重建市場信心、加速乳制品行業的規范、凈化市場、減少乳制品安全事故發生、確保乳制品食品安全等將起到重大作用。同時加速了乳業優勝劣汰的進程,更是為蒙牛、伊利、光明等一線乳企提供機會,加快兼并、收購、整合的步伐。
“這也是國內品牌重塑形象的機會,對抗國際資本的進一步侵入。”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對此稱,這應該是一個整體戰略工程,需要國家政策、行業扶持、企業團結,提高整個行業的競爭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國外資本的沖擊。
看來,中國乳企如今面臨的不僅僅是內憂,更有外患。
本文來源:新金融觀察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