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尾目的是保持羊體清潔衛生、保護羊毛品質和便于配種。羔羊應于出生后7~15日內斷尾。具體方法是:
(1)結扎斷尾法 用橡膠圈在距尾根4厘米處將羊尾緊緊扎住,阻斷尾下段的血液流通,經10天左右尾下段自行脫落。此法在國內尚不普及,但值得提倡。
(2)熱斷尾法 這種方法使用較普遍。斷尾時,需一特制的斷尾鏟和兩塊20厘米見方(厚3~5厘米)的木板,在一塊木板一端的中部鋸一個半圓形缺口,兩側包以鐵皮。術前用另一塊木板襯在條凳上,由一人將羔羊背貼木板進行保定,另一人用帶缺口的木板卡住羔羊尾根部(距肛門約4厘米),并用燒至暗紅的斷尾鏟將尾切斷,下切的速度不宜過快,用力均勻,使斷口組織在切斷時受到燒烙,起到消毒、止血的作用。尾斷下后如仍有少量出血,可用斷尾鏟燙一燙即可止住,最后用碘酒消毒。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