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雛雞前期死淘的原因很多,主要因素為雛雞胚胎帶菌,雞舍溫度偏高或偏低,雞舍衛生條件差,雛雞飼養水位料位的不足等。我們飼養雛雞時,往往在保證飼養管理條件的同時,還進行藥物的投喂,以期降低前期雞苗因細菌感染所致的死淘。投藥對死淘控制的影響有多大呢,我個人觀點如下: (1)開口藥的選擇以雛雞消化道能吸收的藥物為主。雛雞機體狀況對環境細菌的易感性較高,特別時對于臍部閉合不是太充分的雛雞,投喂藥物以控制雛雞到雞舍后的細菌感染狀況。對于開口藥投喂消化道難于吸收的藥物諸如新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粘桿菌素的情況則會收效甚微。 (2)對于雛雞胚胎中帶菌,即卵黃中有菌的情況,無論何種藥物,都無法對其內的細菌進行清除,對于這樣的雛雞,淘汰是唯一有效的選擇。其中的原因,我們可以從卵黃的吸收來分析:雛雞卵黃不是通過消化道吸收的,而是直接通過血液循環吸收,卵黃液在卵黃囊內表面液化,直接進入血液微循環系統。如果投喂消化道不吸收的藥物,那么對卵黃中細菌毫無作用;如果投喂消化道吸收的藥物,藥物可以通過血液循環進入卵黃囊內,但是有一點,卵黃的吸收時間一般在2-3天,甚至是4天才能吸收完全,如果卵黃中有細菌存在,卵黃作為良好的培養基,細菌會在里面快速繁殖,根本需要不了3天時間,就已卵黃破裂,導致卵黃性腹膜炎了。所以,期望通過添加藥物控制雛雞胚胎時期所在卵黃中攜帶的細菌是無法實現的。 (3)1日齡進行藥物注射,對于卵黃帶菌情況同樣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注射的優勢是提高了藥物在血液循環中的濃度,注射的劣勢是往往只進行一次藥物注射,藥物在血液循環中是要衰減的,所以沒有有效的補充,其血藥濃度只能越來越低。 (4)對于育雛階段的弱雞,應建立盡早挑出,果斷淘汰的態度。弱雞在一個群體環境中,只會越來越弱,且其最容易收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所以對整個雞群的危害就更大。所以將弱雞單獨投喂藥物治療的飼養方法,我個人認為是不足取的。 總之,科學選擇雛雞開口藥的作用,對于提高健康雛雞在雞舍內對環境病原菌的抵抗力有作用,對于胚胎時期的卵黃帶菌無實質性作用。 個人觀點,歡迎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