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也是魚,所以它和普通魚類一樣屬于卵生,雌雄親魚排卵、排精是在水中同步進行的。在繁殖的季節,也就是4~9月份的時候,成熟的泥鰍,會將自己的卵產在水草上面進行孵化。因為泥鰍的卵屬于微粘性的沉性卵。這種卵的特性就是卵膜微微有一些粘性,遇水會粘附在水草、木樁或巖石等附著物上,所以在自然環境下泥鰍會選擇水草當產卵巢來孵化自己的寶寶。
泥鰍受精卵實際的直徑只有0.8毫米左右,幾乎完全透明,在22℃~26℃的水溫中,只需要30多個小時,它們就會變成小泥鰍苗,但是它們要在3天以后才能游動,這就是泥鰍自然孵化的特性。但是由于卵粒的粘附性不大,附著力不強,一有風吹草動,卵粒很容易從附著物上脫掉落到水底。這樣使卵不容易孵化;而且受到天氣、水溫、天敵等外在因素的干擾,所以在自然環境中泥鰍的孵化率非常低,只有20%~30%。 而人工繁育的孵化率可以達到80%~90%。
本文來源:科技苑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