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網上有一條信息說香港變成了“奶粉之都”。 消息稱,“香港海洋公園擴建后兼賣奶粉,賣化妝品的卓悅賣奶粉,賣禁書的人民公社賣奶粉。”
雖然我們知道香港市場的奶粉銷量并不大,跟整個嬰幼兒奶粉年銷售幾十萬噸相比,比例仍然很小,但是也確實體現出香港的奶源和價格相對穩定。購買者紛紛認為香港奶粉的奶源是進口的,質量更有保障,價格也更便宜。
可憐的消費者,在對待嬰幼兒奶粉時,真是使出渾身解數,各出奇招。去香港買奶粉、網購、還有海外代購,或者是將市場上的奶粉試吃一遍,這也是無奈之舉啊!
不知道大陸奶粉企業看到這則消息是怎么樣的,可以好好反思一下,你們現在的工作不是如何做好營銷,而是要加大力度搞好產品質量,對于產品的第一步,僅僅是質量安全,都不能讓人信服。在過去幾年,由于奶粉的突變,在中國民間掀起了奶粉代購運動,此類業務在淘寶網最火,很多人也委托出國的親朋好友帶奶粉。
消費者馬利民告訴記者,國產奶粉?無論是什么品牌,我都不敢給孩子吃,太可怕了。大品牌?國內哪家奶粉企業是大品牌?我現在對于國產奶粉是視而不見,太嚇人了,無良企業給孩子吃的東西居然摻假。前段時間聽說是日本的奶粉好,我就讓日本的朋友代購回一箱,好在孩子長大了,不再擔心這奶粉問題了。我相信洋奶粉的品質。
去年國家相關部門對奶粉代購進行了打擊,海關規定自2010年9月1日起,海外代購免稅額由最高500元降至50元。事實上,奶粉在國外價格并不昂貴,只是普通消費品。但由于中國需求量大,而進口量供不應求,再加上10%的關稅以及中國特有的高昂銷售成本,進口奶粉在中國變成了奢侈品。為了孩子們的健康,中國應該努力降低進口奶粉中不合理的成本,讓更多低收入家庭都能夠消費得起。
一直以來,大家都知道食品監管的問題在于權責不清、各監管部門扯皮、“龍多不治水”。這樣的問題是否已經解決好了?雖然屢有措施,但透過食品安全事件,公眾看不到滿意的答案。日前,“食品監管瀆職罪”設立,無論對這項法律的執行力如何,“刑上大夫”,多少讓公眾看到了監管的力度和希望。事實上,杜絕監管腐敗,正是國產奶粉可能“新浴出場”的關鍵。我們不能敗在監管機制的失靈上,沒有強有力的有效監管,恐怕我們要失去的市場,不僅僅是奶粉這一個行業。
本文來源:乳業時報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