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32.42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1-18 10:57 上傳
進口奶粉大量涌入國內,2010年所占市場份額已與國產奶粉平分秋色。
2.jpg (24.97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1-18 10:57 上傳
王利博制圖 奶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產業,產業關聯度高,產業鏈條長,基地需長期培育。一旦乳品產業鏈失衡,將很難在短期恢復。進口奶粉一方面會相對減少國內原料奶的市場供給,造成市場不穩定,另一方面會提高價格,并進而操縱國內原料粉市場供應,給國內經濟安全帶來極大威脅。
生鮮乳收購價格普漲,但產業前景并不光明。
“蒙牛、光明兩家,輪流到合作社來收購,每公斤價格是3.5元,比2009年高出了八九毛錢。”1月13日,河北省柏鄉縣惠通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馬建軍告訴本報記者。
在內蒙古、黑龍江、山東等主要奶牛養殖區域,近日生鮮乳收購價均在每公斤3.5元以上,河北唐山達每公斤3.8元。
在分析了上述數據以后,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馬瑩并不樂觀:“雖然生鮮乳價格目前是回升的,但由于飼料成本上漲較快,奶農養殖效益不高,仍有25%的奶農是處于虧損狀態,特別是一些散養戶和小規模養殖戶虧損較多。”
馬瑩說,對目前奶業發展不利的三大癥結是,乳品質量安全事件頻發,奶牛養殖效益不高,進口奶粉增長過快。
其中,最后一條近期愈演愈烈,并引發整個奶業對產業鏈的反思。
進口奶粉利潤超40%蠶食過半市場份額
“在國產奶粉和進口粉價格倒掛情況下,對于需求型企業可能短期內能在成本上受益,而對于生產和供應型企業而言,出路只有虧本銷售或形成庫存積壓。但是,一旦國內產業鏈遭到徹底破壞,國內原料粉將完全依存于進口,屆時進口粉的高價時代必然到來,最終受害的還是國內企業。”
一位媒體人士發現:“香港海洋公園擴建后兼賣奶粉,賣化妝品的卓悅在賣奶粉,賣圖書的人民公社也在賣奶粉,主要經營如雅培、惠氏、美贊成、明治等海外品牌。”
更讓她感到詫異的是,1月9日,她在香港元朗片區走了不下20家藥妝店買美贊臣奶粉,幾乎所有藥妝店及超市均告知缺貨。
此外,她還被店員告知:奶粉缺貨從去年底就已開始,因為內地居民赴港購買奶粉持續“高熱”,缺貨的狀態還不知道何時才能結束。
來自香港的“洋奶粉”,主要賣給了珠三角地區不信任國產奶粉的媽媽們。而通過天津、寧波等海關入境的“洋奶粉”,則迅速蠶食了更多國內奶粉企業的市場份額。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靜介紹,2010年1—11月份,全國奶粉進口總量創歷史新高,已達37.06萬噸。全年進口總量可能達到40萬噸。而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最新預計,2011年中國進口奶粉規模將達到50萬噸。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前,國產奶粉市場占有率為60%,進口奶粉僅為40%。2010年,進口奶粉已經同國產奶粉平分秋色,各占50%。展望2011年,進口奶粉有可能超過50%。
“在國產奶粉和進口奶粉價格倒掛情況下,對于需求型企業可能短期內能在成本上受益,而對于生產和供應型企業而言,出路只有虧本銷售或形成庫存積壓。”李靜表示,“但是,一旦國內產業鏈遭到徹底破壞,國內原料奶粉將完全依存于進口,屆時進口奶粉的高價時代必然到來,最終受害的還是國內企業。”
2010年1—11月,奶粉進口平均價格為3355.50美元/噸,價格同比上漲43.65%。1—11月,全國奶粉進口額達12.44億美元。
“消費者為進口奶粉支付了過高的價格。”李靜告訴記者,進口奶粉在中國市場上的銷售利潤率至少在40%以上,可以說是暴利。而三元乳業內部人士透露,在國內生產與進口奶粉同樣質量的奶粉,每桶生產成本僅為40元左右。
然而,價格不菲的進口奶粉卻很有可能已經過了保質期。
李靜提醒說:“從時間上看,進口奶粉從國外成品到國內加工銷售,歷時將一年左右,此時進口的奶粉已到保質期或超保質期。而國內使用進口奶粉做原料的廠家在產品日期的標注上是以出廠日期為準。”
洋奶粉和國內奶粉之間的價格傳導機制,更被視為是畸形的。
李靜研究發現,國際市場價格對國內奶粉進口到岸價起著明顯的決定作用,即國際市場價格對國內市場價格有明顯的示范效應。但是,進口奶粉到岸價并未對國際市場價格起到反饋作用。
“盡管我國是全球較為重要的奶粉進口大國,但是奶粉國際市場價格仍然由國際市場機制決定,并未因為我國的大量進口而產生反饋作用,中國只能被動地接受國際市場價格的變動。”李靜分析說。
國內奶牛及原料奶產量銳減
從短期來看,進口奶粉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加工、市場的缺口,但從長遠角度來看,過度依賴進口奶粉會使國產企業產生短視行為,忽視奶源基地建設,企業根據進口奶粉價格倒推計算生鮮乳收購價格,打壓國內生鮮乳價格,對國內奶業振興不利。
在大量涌入中國市場的 “洋奶粉”中,來自新西蘭的奶粉占八成以上。
2008年4月7日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新西蘭政府自由貿易協定》對于從新西蘭進口乳品,從2008年10月1日開始逐年降稅,到2019年新西蘭出口中國的奶粉將實現零關稅。
據李靜測算,通過中國新西蘭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新西蘭對中國的奶粉出口每年可以增長3%,2010—2019年間可以累計增長30%;與此同時,我國原料奶產量將因此每年下降0.5%。
按照2009年的產量計算,這將使得我國奶粉企業每年少生產16萬噸,約沖擊1.3萬奶牛養殖農戶,未來10年將累計有13萬養殖戶退出。
而李靜援引完達山乳業的估算結果稱,進口奶粉每增加10萬噸,將直接導致減少 85萬噸的生鮮奶需求,相當于減少養殖34萬頭奶牛,直接影響到3.4萬人就業。
更令李靜擔心的是,進口奶粉與國產奶粉的競爭正在向中低端延伸。以前,進口奶粉主攻高端市場,現在各種中小品牌和雜牌洋奶粉也紛紛進來,向中低端市場挺進,直接蠶食傳統的國產奶粉市場。
在“洋奶粉”的大力沖擊下,國內乳業產業鏈已經開始變得脆弱。
馬瑩認為:“從短期來看進口奶粉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加工、市場的缺口,但從長遠角度來看,過度依賴進口奶粉會使國產企業產生短視行為,忽視奶源基地建設,企業根據進口奶粉價格倒推計算生鮮乳收購價格,打壓國內生鮮乳價格,對國內奶業振興不利。”
2010年初全國大范圍低溫凍害和口蹄疫防疫措施,直接造成奶牛非正常淘汰和單產的降低。據專家估計,全國奶牛減少200萬頭以上,占總存欄16%左右,全國原料奶減產幅度達20%左右。
同時根據農業部奶辦2010年上半年牛奶檢測產量為1443萬噸,因此 2010年全年原料奶產量預測為3100萬噸,較2009年下降400萬噸。
馬瑩介紹,目前全國奶站13503個,比三鹿奶粉事件之前減少6890個。
知名飼料企業荷蘭泰高集團中國區劉經理告訴記者,飼料成本占養殖成本70%左右,而近期飼料價格一直處在上漲通道中。飼料成本不斷上漲且牛價較高的情況下,奶農發展生產比較謹慎,小規模養殖場買牛需求性不高,部分散養戶逐漸退出。
到2010年11月份,全國玉米均價是每公斤2.1元,同比上漲15.4%,加上水電等其他成本,養一頭奶牛每天的平均成本是34.7元,同比上漲了23.6%。從奶牛價格來看,2010年單產5噸奶牛的均價是1.5萬元,比2000年上漲了20%,散戶進入養牛行業門檻抬高。
企業自有奶源將占四到五成
要想重塑消費信心,惟一的辦法就是要以全產業鏈的模式生產乳制品,從奶牛養殖開始嚴把關,把產業鏈監管前移,而企業發展自有奶源是全產業鏈中最重要的一環。
李靜認為,奶粉大量進口已經對我國的乳品產業形成了實質性的損害。
“奶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產業,產業關聯度高,產業鏈條長,基地需長期培育。一旦乳品產業鏈失衡,將很難在短期恢復。”李靜說,“進口奶粉一方面會相對減少國內原料奶的市場供給,造成市場的不穩定,另一方面進口奶粉會提高價格,并進而操縱國內原料奶粉市場供應,給國內經濟安全帶來極大威脅。因此,國家有必要盡快出臺一些相關政策。”
“應該加強和完善乳制品進出口貿易管理,加強信息溝通與平臺共享。”李靜建議,針對奶粉進口應建立由農業、商務、計劃、財政、海關、質檢等部門共同參加的協調工作機制,形成統一、穩定、規范、高效的農產品外貿管理和調控體制,確保農業貿易政策與國內農業發展政策的統一和協調。
近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規定,進口乳品存在安全問題,已經或者可能對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損害的,進口乳品收貨人應當主動召回。
根據征求意見稿,國家質檢總局和直屬檢驗檢疫局應根據進出口乳品安全風險信息的級別發布風險預警通報或者通告,還可有條件地限制進出口,如嚴密監控、加嚴檢驗、責令召回等。
在堵住洋奶粉黑洞的同時,李靜認為,國內奶業振興的突破口是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昆岡也認為,要想重塑消費信心,惟一的辦法就是要以全產業鏈的模式生產乳制品,從奶牛養殖開始嚴把關,把產業鏈監管前移,而企業發展自有奶源是全產業鏈中最重要的一環。
“我們就是要從養牛開始抓起。”他提出:“今年我們提出了一個行業改造升級計劃,其中關鍵一條就是發展自有奶源,爭取在3到5年內,我們企業的自有奶源所占比例要達到40%到50%。”
宋昆岡表示,國家現已出臺了保障乳制品特別是嬰幼兒奶粉生產的一系列法規和政策,“我國目前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部分標準比國際標準還要嚴格”。
據悉,國家質檢總局于2010年11月又公布了 《企業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許可條件審查細則(2010版)》和《企業生產乳制品許可條件審查細則 (2010版)》,并要求企業于2010年12月31日之前重新提出生產許可申請,至2011年3月1日起,凡未重新獲得生產許可的,將依法停止生產乳制品及嬰幼兒配方乳粉等產品。
本文來源:中國企業報
更多反芻資訊、乳品健康、技術資料請關注中國畜牧人網站反芻頻道:
http://www.www12347.com/rumin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