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豆市呈現明顯的“外強內弱”格局,其中CBOT大豆期價向上突破了前期高點,并上漲到了1400美分/蒲式耳一線,但國內大豆期貨主力合約期價離前期高點還有300元/噸的差距。從市場環境來看,CBOT大豆大幅上漲的重要原因是市場擔憂南美大豆產區的干旱天氣會影響作物生長,而國內大豆價格疲軟主要是因為市場對政策風險的擔憂。以下筆者主要分析南美產區天氣與國儲豆拋售對豆價的影響。
一、南美產區干旱天氣有望緩解,市場天氣炒作將降溫
近期,巴西大豆產區出現了持續降雨,阿根廷大豆產區的干旱天氣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緩解,在此之前產區炎熱干燥天氣對農作物生長帶來的壓力減少。據了解,巴西大豆主產區馬托格羅索、南馬托、羅索、巴拉那和南里奧格蘭德等州有適當降雨,氣溫在20-34攝氏度之間,氣溫與土壤濕度等整體有利于農作物生長。阿根廷有零星陣雨,氣溫下降,這將緩解之前炎熱干燥天氣對作物生長帶來的壓力。目前來看,雖然前期的干旱天氣對整體作物產量不利,但期貨市場已經消化了天氣因素對豆價的影響。因此,市場對產區干旱天氣的炒作將暫告一段落,國際豆價短期將止漲回落。
二、國儲豆拋售連續流拍,市場價格承壓
1月7日,黑龍江省計劃銷售19.1萬噸省級儲備大豆全部流拍;1月11日,30萬噸國家臨儲大豆又將競價銷售。2010年12月份以來,有關部門累計向市場投放了約60萬噸國家臨時儲備大豆和90多萬噸地方儲備大豆,但每次拍賣都全部流拍。據業內人士介紹,黑龍江地方儲備大豆拍賣價最低3750元/噸,加上出庫、運輸費用,到廠價約為4000元/噸,高于大豆的市場價格,而國家臨儲大豆起拍價比地方儲備大豆價格更高,拍賣價格最低為3900元/噸左右,加上出庫費用等,到廠價為4100元/噸以上。
國儲豆拋售價格高于市場收購成本能夠很好的解釋為什么每次大豆拋儲都流拍,但反過來思考,每次都流拍,而國家為什么不降低起拍價格呢?
筆者認為,國家高價拋儲大豆至少能夠起到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國家以較高的價格拋儲大豆,能夠提振農民今年種植大豆的信心;另一方面,拋儲價格高于市場收購價格必然會導致流拍,拋儲流拍意味著市場不能夠接受高價大豆。特別是多次流拍能夠表明市場對后市大豆價格看漲預期較低,這對穩定大豆市場價格具有重要的意義。2008年以來,國家累計收購了600多噸臨時儲備大豆,這對調控大豆市場價格具有一定作用。在食品價格高漲,通脹預期較強的情況下,國儲豆拋售連續流拍,意味著大豆市場承受較大的壓力。
對于同一種商品,在不同市場價格背離的格局不會長期存在,從當前南美大豆產區天氣與國家政策調控等因素來看,國內大豆市場缺乏繼續上漲的動力,預計市場價格短期呈現小幅回落或窄幅振蕩的可能性較大。
更多飼料方面的資訊,請關注:http://www.www12347.com/feed/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