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飼料是最重要的生長、防病物質
飼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無論使用哪種豬疫苗接種,免疫失敗出現的幾率增多,免疫失敗豬群極易遭受野外強毒的攻擊,引發疫情。疫源在短期內仍難以控制,隱性帶毒豬和免疫空白豬的同時存在,均有可能出現散發性疫情。豬病防治,要先從飼料原料抓起,杜絕發霉原料。
二、做好保健
1、做好基礎免疫
豬瘟、偽狂犬、口蹄疫、鏈球菌疫苗,大家都打了,但是能做到心里有數的不多。比如藍耳病、高熱病表現臨床癥狀非典型,表現為生長緩慢。這是多半是由于發熱性傳染病導致消化道病變,胃部潰瘍等,再加藥物濫用引起的中毒所致。母豬出現繁殖障礙,返情率高,發情配不上,奶水不足,斷奶體重偏小,弱仔增多。保育豬健康,中大豬要相對好養,可2010年中大豬30-60kg這段時間有患病現象,死淘率超過200%,更有甚者發病率高達90%。豬瘟、口蹄疫、偽狂犬,2010年野毒感染得厲害。藍耳病、高熱病,我認為豬瘟、偽狂犬沒有免疫好,引起的其他并發癥。基礎免疫,一定要做好,定期檢測抗體,制定免疫計劃做參考。疫苗不是萬能,但是萬萬不能。
2、做好母豬保健
養好豬,先養好母豬。母豬做好疫苗之外,需要針對實際添加中藥、徽生態(方便菌----成分:乳酸菌),盡量少用或不用抗生素。確保母豬健康,母豬健康,小豬一定健康,小豬健康了肥育豬一定健康,是環環相扣的。
3、保育保健
大家都清楚小豬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善,對抗環境、疾病的能力很差。要過保溫關,一定要提供給保育豬合適的溫度,睡木板、塑料板。提供容易消化的飼料,自由采食,減少拉稀,提高豬的抵抗力。根據保育喜好,掛狗鏈、礦泉水瓶給保育豬玩,讓其磨牙,減少咬架。飼料添加中藥、方便菌、抗生素科學保健。及時接種豬瘟、口蹄疫、偽狂犬、鏈球菌等的接種工作,為轉到育肥或出售做準備。
4、肥育豬的保健
加強豬瘟、口蹄疫、鏈球菌疫苗的接種,保證有堅強的抗體,確保豬群健康,提高成活率。盡早驅蟲,提高飼料轉化率,保證科學的料比。使用中藥或方便菌保健,減少或不用抗生素確保豬肉安全。
三、改善環境
感覺學習6S對養豬環境改善有很大的幫助。
整理(SEIRI)——將豬場所的任何物品區分為有必要和沒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來,其他的都清理掉,合理處理病豬、死豬,定期殺蟲,滅鼠。
目的:騰出空間,空間活用,塑造整潔的豬場環境。
整頓(SEITON)——把留下來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規定位置擺放,并放置整齊加以標識。
目的:豬場場所一目了然,消除尋找物品的時間,整整齊齊的工作環境,消除過多的積壓物品。
清掃(SEISO)——將豬場所內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地方清掃干凈,保持豬場場所干凈、亮麗的環境。
目的:確保豬場衛生環境,減少環境污染。
安全(SECURITY)——重視成員安全教育,每時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觀念,防范于未然。
目的:建立起安全生產的環境,所有的工作應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
清潔(SEIKETSU)——經常保持環境外在美觀的狀態。
目的:創造明朗現場,維持上面3S成果。
素養(SHITSUKE)——每位成員養成良好的習慣,并遵守規則做事,培養積極主動的精神(也稱習慣性)。
目的:培養有好習慣、遵守規則的員工,營造團隊精神。
通過這些良好工作習慣,一定能把豬場的環境搞好。
四、建立和實施生物安全策略
病源從口入,從門進,一定要嚴格把好入門關。進出豬場一切人員、車輛、物品一律要嚴格消毒、清潔,方可進出豬場。要選擇好的消毒水2-3種,定期輪換,保證做到有效消毒,把病源擋在豬場之外。定期殺蟲、滅鼠、趕鳥類,把豬場的生物安全體系建立起來,給豬提供良好的環境。
五、以養為主 養豬三分防疫,七分養
1、培訓好員工
把養豬的生產流程教會員工,按照養豬標準化養豬。做好養豬第一線的強執行力,是養好豬的關鍵所在。
2、制定科學的酬薪制度
按照多勞多得,獎勵優秀,促進員工努力工作,用好員工,留住優秀員工。制度規范化,酬薪數字化,工作量化,效率化。
3、關心豬場員工的生活、工作條件
在豬場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一定按照豬場的情況,來照顧員工的生活、工作,提供給員工吃飯、住宿、娛樂、休假、醫療、養老等方面,都要進行合理安排。讓員工以豬場為家,為自己養豬,并養好豬。
豬場要以人為本,創造人、豬和諧。如果這樣還不能把豬養好,請找我。
本文與玉林獸醫劉磊先生合作貢獻。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