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告訴我一個真實的故事,我為故事中那純情恬靜的女孩扼腕不已:
女孩與男友青梅竹馬------讀書時是同桌的你,放學了是隔壁的她。大學畢業那年男友去了美國,走前與女孩淚眼相約‘完成學業即回來結婚’這一約就是8年,女孩從24等到32,最美好的青春等沒了,那男人卻娶了別人,現在女孩滿大街追著別人的婚車跑------她瘋了!
‘讓她不要等不要等就是不聽,誰勸和誰翻臉,結果呢把自己賠進去了!’友人講得熱淚盈眶義憤填膺!那女孩是他哥哥的孩子她的親侄女!瘋的是女孩,痛的卻是家人-------這樣的結局誰能不痛啊?
我為那女孩難過,想起了另一個等的故事:電影《山楂樹之戀》中男主角老三對女友靜秋說‘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我不能等你到二十五歲,但我能等你一輩子。’一個等字堪稱經典,讓滿劇場觀眾淚眼婆裟!老三最終病逝沒能兌現這海誓山盟,他和靜秋的這段沒有結果的愛情卻被貼上了純真凄美的商標,只是,這世上究竟有多少人能等來這純美之愛呢?
一、究竟應不應該等?
‘等’的故事人們聽得不少了,生活中等愛之人也不鮮見,等的結果無非兩種:分道揚鑣 終成眷屬。分道揚鑣的占絕大多數,等成眷屬的寥寥無幾,且成功概率小得象中彩:中國十幾億人口,能中500萬的不多,所以別說80、90后質疑這‘等’的愛情,就是50 60后的人們,現在還有多少會相信這‘等’的愛情呢?
等對方一輩子能做到嗎? 能!但是非常難!非不愿亦不能也!你等啊等啊,等到最后很可能就變成了那個追著婚車跑的!因為‘星星還是那顆星星月亮卻不是那個月亮’星轉斗移,社會在變人的思想也在變,說等的時候是真話,說變的時候也是實情,時間 空間 環境 等諸多因素都會拉大兩個人的距離,世俗 薄情 輿論等諸多原因更會加劇兩個人的分手,能夠堅持等到最后還不變的應該說是人中極品了!
二、 愛情不是婚姻
愛情和婚姻不是一回事,但婚姻和愛情總是‘被’成一碼事。老三和靜秋的愛情夠純美吧,如果老三沒有去世,就算等到最后了這愛情能否走入婚姻還兩說-----老三的父親是軍隊高級干部,靜秋的父母卻是被改造對象,門不當戶不對,靜秋母親不看好這門親事,老三家人也不一定接受靜秋,這門親成功與否還得打問號!
生活中很多甜得發膩的愛情最后沒能走進婚姻固然原因多種多樣,但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因是少不了的:愛情可以兩個人面對,而婚姻面對的卻必須是兩個家庭!因此,就算能等來愛情,卻未必能走進婚姻-------這是大實話;知道了這句話還愿意癡等的,必須做好賠上一生的心理準備-----這同樣是大實話!
等吧心里沒底,不等吧對愛不忠,究竟該不該等呢?
要我說,等與不等不是問題,值不值得等才是關鍵所在!誰不想追求真愛相守一生?有值得等的人可以以命相搏,不值得等的人何妨果斷抽身?愛情是雙方的鐘情不是一方的癡情,一方苦等終歸不是辦法,主動權操在別人手里,自己的命運始終靠別人掌控,實在是一件不靠譜的事情。
那句‘當我老去的時候,希望有人陪我祭奠那逝去的清純和青春’的話很浪漫,浪漫得讓你一只耳朵進另只耳朵出----因為能夠做到的只是少數人,所以只能算作是一種奢望。當你耳朵里聽到這話時,眼前閃過的,說不定是那個攆著別人的婚車跑來跑去的身影,還浪漫得起來麼?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