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障礙病胎兒的區別 豬瘟: 妊娠母豬無明顯癥狀,會流產、產木乃伊胎、死胎、畸形胎,弱胎和外表健康感染仔豬。經先天感染仔豬,產死胎全身水腫特點是水牛頭,生出的健康豬幾月后出現結膜炎,下痢,皮炎,運動失調,體溫失常。 蘭兒病: 流產胎兒:體表淋巴結(頜下、腹前)腫大,有充血出血,肌肉呈魚肉樣,心肌柔弱發育不良,有心肥大,肺彌漫性間質性肺炎。 偽狂犬: 哺乳仔豬:眼眶發紅,41度以上,耳后豎,嘔吐,嘴角有泡沫,出現神經癥狀(肌肉震顫,步態鵝步,四肢麻痹,間接性抽搐,游泳式等),眼眶、嘴角水腫,腹部有紫紅斑,病程5天。 20日齡以上豬:41度以上,呼吸短促,耳尖稍紫,斷奶仔豬拉黃色稀糞。 4月齡左右豬:輕熱,呼吸困難,流鼻涕,咳嗽,嚴重者出現肢體麻痹,肌肉震顫, 流產胎兒:腦與臀部皮膚有出血點,腎、心肌出血,肝、脾白色壞死。 細小病毒: 母豬初期感染,不分娩重新發情:30~50感染產木乃伊胎;50~60天產死胎;70天后產弱仔; 死亡胎兒,木乃伊化,骨質溶解,腐敗皮膚黑化,頭部畸形,骨質退化,體表皮下充血水腫,胸腹腔淡紅色或淡黃色積液,肝脾腎脆弱或萎縮;弱仔出生后半小時后耳尖、耳后、頸、胸腹、四肢上端淤血,有出血斑,半天后全身變紫死亡。 乙腦: 母豬不表現明顯癥狀,突然流產;流產胎兒:同胎胎兒大小不一,形體小的腸黑褐色干硬,中等大小帶褐色、暗褐色,皮下出血樣浸潤(發紅);發育正常的頭腫大,皮下彌漫性水腫,肌肉呈熟肉樣,腹水各實質器官(心肝脾肺腎)有散在出血點,腦膜和脊髓膜出色點。 布病: 流產胎兒:胎盤充血出血,水腫,表面有淡黃色或淡褐色粘性膿性分泌物,胎兒皮下水腫,臍帶周圍充血出血, 流產胎兒比較 豬瘟
| 蘭兒病
| 偽狂犬
| 細小病毒
| 乙腦
| 布病
| 特點是水牛頭
| 肌肉呈魚肉樣 肺彌漫性間質性肺炎
| 肝、脾白色壞死
| 腐敗皮膚黑化
| 同胎胎兒大小不一
| 表面有淡黃色或淡褐色粘性膿性分泌物
|
豬呼吸道疾病 | 病原 | 流行病學 | 癥狀 | 病變 |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 | 由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 | 常見于2~5月齡豬,早期癥狀見于6~8周齡,為地方流行性 | 體溫正常臨床癥狀為打噴嚏、鼻塞、流鼻涕(漿粘膿)、面部腫,后期面部變形或歪斜,(鼻梁歪斜)眼角有月牙形斑痕(黑色淚斑) | 鼻甲骨軟化萎縮(多為一側性),特別是下鼻骨卷曲,鼻腔內有粘膿性滲出物或干酪樣物 | 豬肺疫 | 多殺性巴氏桿菌 | 春秋季多發,內源性感染,地方流行寄生于咽喉或上腭 | 鎖喉風:頸下咽喉出現紅、腫、熱、痛,口鼻流白色泡沫,腹側、耳根、四肢內側皮膚有紅斑;切開皮下有膠凍樣物急性:觸診胸部疼痛,聽診有摩擦音,犬坐式呼吸,慢性:慢性肺炎,慢性胃腸炎 | 鎖喉風:咽喉部及其周圍結締組織出血性浸潤(發紅水腫);切開頸部,皮下有大量膠凍樣淡黃色或灰黃色纖維樣滲出物;急性:肺有肝變區(暗紅,凹陷多在心葉、尖葉)周圍有水腫和氣腫切面呈大理石樣, | 接觸性傳染性胸膜肺炎 | 胸膜肺炎放線桿菌 | 各年齡均易感,以2~5月齡、體重30~60KG多發,經空氣傳播,常群發 | 最急性:食欲廢絕,鼻、耳、腿、體側發紺,口鼻留帶血泡沫液體,41.5度:急性:拒食,張口呼吸,咳嗽,亞急性和慢性:不發燒,食欲不振,間歇性咳嗽 | 最急性:肺后上部和前下部出現出血性肺炎,口鼻氣管有血色泡沫液體,急性:心包胸腔積液,肺部有小葉性出血性肺炎,肺表面有纖維素與胸膜粘連;亞急性和慢性:肺與胸膜粘連,心包、胸腔積液,肺病變部壞死,有化膿結節 | 副豬嗜血桿菌病 | 副豬嗜血桿菌 | 斷奶后2~3周和保育豬經呼吸道、消化道傳播,寄生于上呼吸道等 | 發燒40.5~42度,食欲下降,呼吸困難,伴有腹式呼吸,一側性關節腫大, | 心包積液(淡黃色),心肌表面大量纖維滲出(絨毛心),后肢關節打開有膠凍樣,腹腸粘膜炎 |
豬支原體肺炎 | 豬肺炎支原體 | 春秋多發,只感染豬與蘭兒、副豬混合感染經飛沫呼吸道感染 | 急性:呼吸數劇增高達60~120次/分,張口呼吸,體溫正常,慢性:一般在清晨、喂食時、飲水、劇烈運動后表現咳嗽隱性:不表現癥狀 | 主要見于肺,有肉(可為暗紅色)變或蝦肉樣變,在心葉、尖葉、中間葉及出現融合性支氣管肺炎,心葉最顯著 | 豬流感 | 流行性感冒病毒 | 對各年齡豬均易感,流行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群發性 | 體溫升高到40.3—41.7度,眼鼻有粘膿性分泌物,流鼻涕(漿—纖維—膿性),肌肉關節疼痛,怕冷扎堆,陣發咳嗽,病程5—7天 | 主要病變在呼吸道,有紫紅色硬結,在尖葉、心葉、中間葉紫紅如鮮牛肉樣肉變,病變區膨脹不全,塌陷,周圍有氣腫,呈倉白色,不完全對稱(右側大) | 豬繁殖與呼吸道綜合癥
藍耳病 | PRRSV 有美洲型和歐洲型 | 只感染豬,病豬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原,經呼吸道接觸、交配和垂直傳播發于冬春秋季節 | 母豬:妊娠母豬在后期(107~113天)流產,呼吸加速,腹式呼吸,最長見耳尖發紺,仔豬:2~28日齡呼吸道癥狀和身體末端發紺,腹式呼吸,存活者帶毒育肥豬:13~15周齡多發初期呼吸道癥狀,多于副豬、喘氣、豬瘟混合感染,耳腹尾腿皮膚發紺,結膜炎,腿外張, 對種公豬主要影響精子的質量 | 以肺臟為主,彌漫性間質性肺炎,呈深褐色或淺褐色,簡直增寬,病變區與健康區界線明顯。 仔豬:頭部皮下水腫,胸腹腔水腫;育肥豬:全身淋巴結灰白色,尤其是頜下、眼前、肺門淋巴結腫大明顯,脾臟邊緣有時有丘狀突起;母豬:耳腹外陰乳頭皮膚發紺,肺水腫;流產胎兒:肌肉呈魚肉樣,體表(頜下腹前)淋巴結腫大,有充血出血,心肌柔軟發育不良,肺彌漫性間質性肺炎 | 豬圓環病毒病 | 豬圓環病毒PCV | 四季均可發生3周齡,免疫抑制,已消瘦貧血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眼眶水腫,后臀部出現紫色疹塊 | 豬斷奶后多系統綜合癥:與同窩未發病仔豬相比個體小,毛長,眼瞼水腫,膚蒼白,體表淋巴結特別是腹股溝腫大明顯3~5倍,發病率30%~50% | 肺臟衰竭或萎縮,外觀灰色至褐色呈斑駁狀,間質水腫類似橡皮(橡皮肺),脾腫大丘狀壞死,腎花斑、腫大、有白色壞死灶 | 皮炎與腎炎綜合癥:會陰部、四肢、耳朵特別是后臀部皮膚出現紅紫色隆起疹塊為特點 | |
對這三個病的鑒別
豬瘟
| 豬鏈球菌
| 豬丹毒
| 豬瘟病毒屬 黃病毒科瘟病毒屬
| 溶血性鏈球菌
| 丹毒絲菌
| 僅豬易感,各年齡豬均感染,沒有季節性;病豬帶毒,接觸和垂直傳播
| 各年齡豬,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夏季做多
| 以架子豬(3~6月齡)發病率高,多見于夏季5~8月尾流行季節
| 急性型:(熱性)體溫在40~41度,稽留熱,畏寒,眼有多量粘膿分泌物,眼瞼粘連,皮膚病初期充血,鼻端、耳、四肢、腹下、會陰等處明顯紫紺;出血,公豬包皮積尿,擠壓流出混濃惡臭,灰白液;后肢麻痹,甚至麻痹 慢性:早期體溫上升,白細胞減少,幾周后,體溫正常,白細胞減少,體溫再次升高,臨死前下降; 溫和型:最多見,體溫一般40~41度,眼瞼有粘液性分泌物,耳尖、尾巴四肢末端皮膚(黑色)壞死,后肢麻痹,癱瘓,跗關節腫大; 母豬持續性感染與遲發型豬瘟:母豬妊娠母豬無明顯癥狀,流產,產木乃伊胎、死胎、畸形胎(水牛胎)弱胎和外表健康感染仔豬;遲發型豬瘟出生健康,幾月后結膜炎、下痢皮炎、運動失調,體溫失常。
| 敗血性:41度以上,高溫熱稽留,眼結膜潮紅流淚,鼻留漿性、化膿性鼻液,呼吸淺且快,腹下、耳尖、四肢下端皮膚發紫或紫紅斑,病程2~4天; 腦炎:多見于哺乳仔豬或斷奶仔豬,40度以上,發燒,便秘,流鼻液,出現神經癥狀(磨牙、空嚼、轉圈、游泳狀、后肢麻痹等); 關節型:多由前兩種轉化而來(慢性),一肢或多肢關節腫脹疼痛變形; 淋巴腫脹:多見于頜下,淋巴結,其次咽、耳下、頸部等淋巴結腫熱,痛,堅硬,成熟后柔軟,破潰流膿;
| 急性:42度以上,結膜充血,眼睛明亮有神,先便秘后腹瀉,耳尖、鼻、腹側、腿部、皮膚有多以方塊為主的紅斑,指壓褪色,病程2~4天 亞急性疹塊型:俗稱打火印,胸腹、背肩部皮膚有方型、菱形、圓形的紫紅色隆起疹塊,能自行康復; 慢性:關節腫大變形;心內膜炎;不愿運動,靜臥,心律不齊,心跳有雜音,皮膚壞死,多見于背肩耳蹄尾皮膚壞死發黑,干硬如革,康復時脫落留斑;
大紅腎 櫻桃脾 淋巴腫大
| 全身淋巴結充血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樣,脾臟邊緣梗死,凸出表面;腎臟表面有點狀出血麻雀斑腎;會厭軟骨、膀胱粘膜,腸粘膜。膽囊等有點狀出血點,腸粘膜、淋巴結索狀腫大且出血,回盲腸交界處有紐扣狀壞死
| 耳胸膜下、四肢內側皮膚發紫或出血點,脾臟腫大、暗紅或藍紫色,腎腫大充血,被膜下和切面皮質有出血點。全身淋巴結腫大充血出血;
| 急性:脾櫻紅色,髓質易刮下,白髓邊緣有紅暈現象;大紅腎,呈彌漫性暗紅色,皮質有出血點;淋巴結發紅腫大,切面多汁或出血; 亞急性:以疹塊為主, 慢性:心一個或多個瓣膜有灰白色菜花狀增生物;關節內漿性、纖維性滲出物,帶紅色或粘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