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又是一個讓中國乳制品行業刻骨銘心的一年。日前,中國質量協會與全國用戶委員會公布的《2010年液態奶消費者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液態奶行業的消費者滿意度只有72.5分,低于2009年的76.2分,呈現出逐年下降趨勢。在質量信任度方面,有44%的消費者已經不相信奶品生產商對奶品質量的承諾;45%的消費者不相信奶品生產商對原料奶來源有很好的控制。由此可見,中國乳制品企業集體遭遇的誠信危機并沒有結束。
中國乳業在圈地戰、資本戰、價格戰、廣告戰、口水戰的輪番洗禮中屢屢成為新聞界的熱點話題,乳品企業一次又一次引起最高監管部門在內的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也正因如此,今天的中國乳品企業正集體遭遇誠信危機的切膚之痛。
中國乳制品質量何在? 中國乳業品牌誠信何在?
在這樣的背景下,相關部門重拳頻出,先是國務院下發通知,強制推行“電子信息監管系統”,要求“2011年底前完成嬰幼兒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電子信息追溯系統建設和相關標準、法規的制定。”再是國家質檢總局《企業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許可條件審查細則(2010版)》和《企業生產乳制品許可條件審查細則(2010版)》,緊接其后,細則對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和乳制品的企業提出要求,企業檢測設備不齊全,將被停產整頓或關閉。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乳業近2000家企業中,規模較大的僅200家,且30%都在虧損,其余1800家規模較小的企業絕大部分都在虧損,甚至停產。
據國家權威機構預測:“2011年中國乳制品三分天下,完達山有望憑借半個世紀以來的誠信口碑與伊利、蒙牛齊名,并共同打造中國乳業誠信的航母基地”。
面對中國乳制品行業的誠信危機,完達山是要與伊利、蒙牛聯手鼎力中原,做食品工業企業中的安理會,還是要牽頭制定新的中國式的乳盟標準?
早在2009年,工信部與發改委就制定了《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鼓勵國內乳品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兼并收購、強強聯合等方式,整合加工資源,提升產業水平。“
伊利,這個中國乳制品行業的先驅集團,為了從根本上保證原奶的質量安全,制訂了全面的奶源基地升級方案,在推進自建牧場、合作牧場、大型的牧場園區建設的同時,大力推廣新型的“奶聯社” 的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實現了社會、奶農、企業的多方共贏。
完達山憑借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獲得的誠信口碑,成為中國乳業質量萬里行中最出色的行者,在歷經國家質檢總局和各級技術監督部門上萬次檢查和幾番行業“地震”考驗,合格率始終保持100%。僅2009年,完達山乳業就先后投資十五億元,新建煙臺完達山300噸液態奶廠,控股原三鹿核心企業河北貝蘭德乳業公司,收購圣元寶泉嶺乳業資產,擴建興凱年產2萬噸配方奶粉項目,新建雙城3萬噸奶粉包裝現代物流集散地。在乳品加工上,先后投入4000萬元,采用國內外先進技術對生產線進行了全面改造,使奶粉加工裝備迅速躋身國內先進水平。
蒙牛宣布與君樂寶合作,將投資4.692億元持有君樂寶乳業51%股權。頗具深意的是,蒙牛收購君樂寶背后更多體現的是中糧的戰略意圖。
隨著國家對乳業監管與扶持政策的陸續出臺,中國乳業也將步入新一輪的整合時期。中國乳業的未來發展是否會如人所愿呢?
工信部聯合六部委2010年12月9日 選定在完達山乳業召開全國食品工業誠信體系建設現場會,要求黑龍江省在完達山乳品誠信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總結試點工作,提煉出可供借鑒推廣的經驗,在全省食品工業領域全面推廣,為其他省份工作做好示范。
這又是一場新的較量,是乳制品行業在艱難與曲折中不斷欲火重生的前奏,是打造中國乳制品行業國際品牌新的里程碑。
本文來源:國際在線
更多反芻資訊、乳品健康、技術資料請關注中國畜牧人網站反芻頻道:
http://www.www12347.com/ruminate/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