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價“孵大”的背后,有哪些隱藏因素?
蛋貴源于供求失調
近日,筆者在單縣雞蛋市場采訪得知,雞蛋的零售價在每公斤8元左右,而之前曾在每公斤9元上下。今年雞蛋價格經歷了一個前抑后揚的演變——上半年雞蛋批發價一直在每公斤6元上下徘徊,從7月開始,雞蛋批發價迅速從每公斤6元多升到8元多。中秋節后,雖然蛋價開始從高位回調,但批發價仍在每公斤7元以上,10月、11月,再度回到每公斤8元以上。
在單縣趕雞蛋早市的程成認為,雞蛋的99%都是鮮蛋消費,只有約1%用于加工。因為雞蛋保質期短,且不易儲存,這就決定了游資不會選擇雞蛋作為炒作對象。
2009年和今年上半年,蛋雞養殖一直處于低迷期,養殖場(戶)基本不掙錢或微利維持。據我國畜牧業協會統計,今年上半年,蛋雞養殖場(戶)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8%。同時,由于2008年底大批補欄的蛋雞生產潛能正好到今年上半年釋放殆盡,造成7月份蛋價高漲。
飼料價漲是主因
飼料價格上漲拉動蛋價上漲。據報道,2007年8月玉米每公斤升至1.6元,而后持續兩年半的時間維持在1.6-1.8元之間,今年3月突破1.8元,目前約2.2元,上漲幅度超過10%。自2007年9月以來,豆粕每噸突破3000元,3年間每噸價格一直維持在3000-4000元之間。
蛋雞存欄減少,飼料漲價,再加上部分地區自然災害助推,諸多因素疊加,雞價上漲無可厚非。
文章來源: 中國養殖網
養殖獲利有限
有關專家分析認為,蛋價上漲,養殖戶獲利有限。今年全國雞蛋平均批發價每公斤為6.6元,較去年高出10%,且出現了歷史最高價,但對于此前經歷長達二十幾個月的低迷期,蛋價上漲并不意味著利潤的提升。單縣黃崗鎮趙莊村養殖戶趙加允說:“因為受飼料、人工等飼養成本增加,養殖戶利潤仍有限?!?
據悉,每公斤雞蛋成本已由2007年4.4元提升到了現在的6元。今年1-11月雞蛋每公斤均價為6.6元,每公斤利潤僅有0.6元。如果按一只雞全程生產300多枚雞蛋來算,在未計算人工、設備等成本以及淘汰雞收入的情況下,每只雞產蛋毛利已由30-40元降到了12元。以一個有1萬只養雞場來說,毛利潤不過12萬元,如果再計算入人工、設備拆舊和防疫藥品投入,凈利約為7萬元。這個利潤僅是養殖場(戶)獲利的合理區間。
“蛋雞養殖是意志和能力的堅守,擠垮小養殖戶,降低供應量,蛋價有望提升,即便如此,養蛋雞的暴利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趙加允說。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