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動物傳染病的綜合防疫措施
一、防疫工作的原則是:⒈建立、健全各級特別是基層獸醫防疫機構,以保證獸醫防疫措施的貫徹落實;⒉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獸醫法規;⒊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
二、防疫工作基本內容:⒈平時的預防措施;⒉發生疫病時的撲滅措施。
三、平時的預防措施包括:⒈加強飼養管理,搞好衛生消毒工作,增強家畜機體的抗病能力。貫徹自繁自養的原則;⒉擬訂和執行定期預防接種和補種計劃;⒊定期進行殺蟲、滅鼠、防鳥,進行糞便無害化處理;⒋作好檢疫工作;⒌加強聯防工作。
四、發生疫病時的撲滅措施:⒈及時發現、診斷和上報疫情并通知鄰近單位做好預防工作;⒉迅速隔離病畜,污染的地方進行緊急消毒。若發生危害性大的疫病,應采取封鎖等綜合措施;⒊實行緊急免疫接種,并對病畜進行及時和合理的治療;⒋嚴格處理死畜和淘汰的病畜。
五、動物傳染病的綜合防疫措施包括在:⒈疫情報告和診斷;⒉檢疫;⒊隔離和封鎖;⒋消毒、殺蟲、滅鼠、防鳥。
六、當發現重要的法定性傳染病時,一定要迅速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疫情,并通知鄰近單位及有關部門注意預防工作。
七、當動物突然死亡或懷疑發生傳染病時,應立即通知獸醫人員。在獸醫人員未到場或尚未作出診斷之前,應采取下列措施:將疑似傳染病病畜進行隔離,派專人管理;對病畜停留過的地方和污染的環境、用具進行消毒;完整保留病畜尸體;不得隨便急宰,不許食用病畜的皮、肉、內臟。
八、檢疫:是指利用各種診斷和檢測方法對動物及其相關產品和物品進行疫病或病原體或抗體檢查。目的是查出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防止疫病傳播。
九、隔離:病畜、可疑感染家畜、假定健康家畜。
十、可疑感染家畜:未發現任何癥狀,但與病畜及其污染的環境有過明顯的接觸。假定健康家畜:除病畜和可疑感染家畜外,疫區內其他易感家畜。
十一、我國動物防疫法規定,當確診為一類疫病或當地新發現的家畜傳染病時,應進行封鎖。執行封鎖時應掌握“早、快、嚴、小”的原則。
十二、根據消毒的目的,消毒可分為:預防性消毒、臨時消毒、終末消毒。消毒的方法包括機械性清除、物理消毒法、化學消毒法、生物熱消毒法。
十三、常用的化學消毒藥有:氫氧化鈉、石灰乳、漂白粉、二氯異氰尿酸鈉、過氧乙酸、來蘇兒、克遼林、新潔爾滅、洗泌泰、消毒凈、度米芬、雙鏈季銨鹽、環氧乙烷、福爾馬林、菌毒敵等。
十四、常用的殺蟲方法有:物理殺蟲法、生物殺蟲法、和藥物殺蟲法。
十五、目前常用的殺蟲劑有:
⑴有機磷殺蟲劑:敵百蟲、敵敵畏、倍硫磷、馬拉硫磷、雙硫磷、辛硫磷等。特點是用量較小、毒殺作用迅速、多數在環境中易分解。但毒性較大,并有殘留現象,對人畜有一定危害。
⑵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胺菊酯等,特點是廣普、高效、擊倒快、殘效短、毒性低、用量小等特點,對抗藥性昆蟲有效。
⑶昆蟲生長調節劑:保幼激素、昆蟲生長調節劑等。特點是不污染環境,對人畜無害。
⑷驅壁劑:鄰苯二甲酸二甲酯、避蚊胺等。
十六、藥物預防:是為了控制某些疫病而在畜群的飼料、飲水中加入某種安全的藥物進行集體化預防。
十七、藥物預防的原則和方法:
⑴選擇合適的藥物。(一般選用常規藥物即常用的一線藥物,預防疾病的目標很明確時可選用特定藥物。
⑵嚴格掌握藥物的種類、劑量和用法。
⑶掌握好用藥時間和時機,做到定期、間斷和靈活用藥。
⑷穿梭用藥,定期更換。(一種藥物連續使用一年左右即可考慮更換。
⑸注意經料給藥應將藥物攪拌均勻,特別是小型飼養場手工攔料更要注意,采取由少到多、逐級混合的攪拌方法比較可靠。經水給藥則應注意讓藥物充分溶解。
十八、傳染病的治療原則:早期治療,標本兼治,特異和非特異性結合,藥物治療與綜合措施相配合。
十九、治療用藥原則:注意藥物的適應證,合理使用,有的放矢;掌握劑量,既要做到用藥足量保證療效,又要防止用藥過量引起中毒;療程要足,避免一天一換藥,否則藥物在血液中達不到有效濃度,難以取得應有療效;對于抗菌藥物應定期限更換,穿梭用藥,不宜長期使用一種藥物,以免產生耐藥菌株;既要注意聯合用藥,又要避免藥物種類過多造成浪費或藥物中毒,或藥物間發生頡頏作用。
二十、傳染病治療方法包括:
⒈針對病原體的療法:
⑴特異性療法;⑵抗生素療法;⑶化學療法;⑷抗病毒藥療法;
⒉針對動物機體的療法:
⑴加強護理;⑵對癥療法;⑶針對群體療法。
二十一、預防接種:在經常發生某些傳染病的地區,或有某些傳染病潛在的地區,或經常受到鄰近地區某些傳染病或威脅的地區,為了防患于未然,在平時有計劃地給代健康畜群進行的疫苗免疫接種,稱為預防接種。
二十二、免疫程序:根據一定地區、養殖場或特定動物群體內傳染病的漢行狀況、動物健康狀況和不同疫苗特性,為特定動物群制定的接種計劃,包括接種疫苗的類型、順序、時間、次數、方法、時間間隔等規程和次序。
二十三、緊急免疫:指在發生傳染病時,為了迅速控制和撲滅疫情而對疫區和受威脅區尚未發病的家畜進行的應急性計劃外免疫接種。
二十四、被動免疫:是指將免疫血清或自然發病后康復動物的血清人工輸入未免疫的動物,使其獲得對某種病原的抵抗力。
二十五、免疫接種的方法:皮下、皮內、肌內注射或皮膚刺種、點眼、滴鼻、噴霧、口服等不同的接種方法。
二十六、免疫接種注意事項:
⒈預防接種應有周密的計劃;
⒉應注意預防接種的反應;
⒊幾種疫苗的聯合使用;
⒋合理的免疫程序。
二十七、制定免疫程序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⒈當地疾病的流行情況及嚴重程度;
⒉母源抗體的水平;
⒊上一次免疫接種引起的殘余抗體水平;
⒋家畜的免疫應答能力;
⒌疫苗的種類和性質;
⒍免疫接種方法和途徑;
⒎各種疫苗的配合;
⒏對動物健康及生產能力的影響。
二十八、預防接種后的反應:
⒈正常反應:是指由于制品本身的特性而引起的反應,其性質與反應強度隨制品而異。
⒉嚴重反應:程度較重或發生反應的動物數超過正常比例。(原因是:生物制品質量較差;使用方法不當,如接種劑量過大,接種技術不正確、接種途徑錯誤等。
⒊合并癥:指與正常反應性質不同的反應。(主要包括:超敏感—血清病、過敏休克、變態反應;擴散為全身感染;誘發潛伏感染。
二十九、影響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⒈疫苗因素;⒉疫苗保存與運輸;⒊免疫程序;⒋免疫接咱方法;⒌動物因素。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