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341|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造魚”游弋京城800年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0-12-14 08:47: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賣——大小——哎——小金魚兒嘞嗨,蛤蟆骨朵兒大田螺螄嘞!”一聲悠長的吆喝響起,只見一個賣金魚的小販挑著挑子從胡同中悠悠走過,挑子前面是一個圓木盆,里面分成若干小格,盛放著不同種類的金魚,后面筐內的稻草上碼著大小不一的玻璃魚缸。小販聲音剛落,便有一群小孩奔門而出,將小販團團圍起……小金魚兒曾在無數老北京人的童年記憶里游弋。   野生錦鱗成皇帝的玩物
      北京金魚飼養歷史悠久,據《明昌遺事》記載,公元1190至1208年間,金章宗大事修建離宮別苑,于中都郊圻(今天壇以北金魚池一帶)掘土燒制磚瓦,并利用所形成之窯坑就地開鑿“魚藻池”,以供其賞魚、游宴。據說原北宋宮中的金魚曾被移入池內放養。南宋滅亡時,元朝大將伯顏還遣人撈出宋宮內的金魚,連同池水一起海運至大都,成為統治者的宮中玩物。元朝皇宮里的瓊華島、太液池等處也飼養有金魚。
      金元兩朝金魚多為池養,且規模不大。至明朝,飼養金魚非常盛行。《日下舊聞考》記載“正德中南城金魚日食蒸餅白面二十觔(斤)”,說明金魚數量很多。與此同時,明朝盆養金魚已比較普遍。據古籍記載,神宗朱翊鈞甚至奢侈得用玉盆養魚。曾任北京市花木公司金魚場場長李振德解釋說,盆養比池養更能拉近人和魚之間的距離,使人更便于賞玩、觀察,也更便于管理,在金魚的進化過程中也有重要意義。
      清朝,北京金魚的發展達到了鼎盛時期,金魚的品種較以前有了很大的增加,“宮廷金魚”的品牌業已形成。據傳雍正皇帝非常喜愛金魚,在他的案頭擺放著一只棕黃色仿木紋小魚盆,內養有虎頭、龍睛各一尾,他每天都要研究龍虎相爭。自雍正起,北京的金魚始有交皇糧的貢例,每年要選一批優良奇異的金魚送到御花園。
      乾隆年間,祖居金魚池的養金魚大戶徐家應召入宮專司飼養金魚,朝廷發放俸祿、朝服和腰牌,但無官職。
      “魚把式”技藝傳承有序
      清朝滅亡的時候,徐家從皇宮里帶出來一些金魚,回到了金魚池。沒過多久,徐建民(“金魚徐”第十代傳人)的爺爺徐國慶、父親徐金生就被請到中山公園(當時叫中央公園)養金魚,他們仍保留了宮廷式的養魚方法。1934年,中山公園對外開辦金魚展覽,引起了轟動。
      “1945年日本投降后,蔣介石住到北京,我爺爺就帶著我父親給他送魚蟲,幫他喂魚、換水。”徐建民說,“有時蔣介石和李宗仁在一起一邊觀魚,一邊說話,由于說的是南方話,我爺爺他們也聽不懂。后來衛戍區司令擔心我爸被抓了壯丁,斷了上司的魚蟲,還特地送給他一套國民黨官服。”
      據徐建民介紹,解放后中央的許多領導如賀龍、劉少奇、劉伯承、聶榮臻都養金魚,“金魚徐家”不時會去幫忙照料一下。每逢大型慶典之際,中央領導人也常去中山公園賞魚。
      “有一年冬天,我爺爺和我爸正在魚棚里照看魚,突然吹進來一陣冷風,原來是有人進來了,我爺爺他們就大喝‘出去’,那人說要看看魚,我爺爺說不對外開放,后來仔細一看原來是毛主席。豈知毛主席并不搞特殊化,說‘有制度不要破壞嘛,我也一樣’。”
      另有許多文藝界的名人也都喜歡魚,徐建民的父親年輕時就常給梅蘭芳、馬連良送魚蟲。他的父親由此問梅蘭芳為什么養魚,梅蘭芳說養金魚是為了養眼,因為水是綠的。
      傳統金魚分類法失效
      金魚按照傳統分法大概可以分為四類:草金魚、文種金魚、龍種金魚和蛋種金魚。在明朝晚期,就形成了這四類的雛形了。
      李振德介紹說,“簡單地說文種魚就是不鼓眼的,有背鰭的金魚,如獅子頭;龍種金魚是眼睛凸出,有背鰭的金魚,因為它們的眼睛和龍的眼睛很像,所以叫龍種金魚;蛋種金魚身形像鴨蛋,不鼓眼,沒有背鰭,如虎頭。但是現在這四類不夠用了,比如龍背球、鼓眼虎頭就無法歸入這四類,我認為應在傳統四類基礎上增加龍背種。”
      “但是,品種的確定至少要經過三代,必須保證遺傳基因的穩定。”徐建民補充說,“有的商家把處于顏色過渡期的魚也叫做新品種,結果顧客買回去沒過多長時間魚就褪色了。”
      虎頭盆、木海不“燒魚”
      無論對于什么種類的金魚,養魚的容器是非常重要的。據徐建民介紹養金魚最好的容器是虎頭盆和木海。
      故宮的虎頭盆是用澄漿泥燒制的,其原料需要經過太陽曬一年的時間后才能開始燒制。現在這項工藝已經失傳了,“能拿玻璃鋼或其他泥仿制出外觀就不錯了”。木海是用柏木拼接而成的圓形或橢圓形的木盆,直徑一般1.5或1.2米,這項工藝也已失傳。2005年,他也只能仿制出了四個大木海
      “這兩種容器的好處是透氣不透水,阻隔性好(隔熱、隔寒),容易長青苔,青苔對金魚皮膚黏膜有保護作用,它滋生的浮游生物還可供應魚營養,同時可以調節水溫和水質。”徐建民說,“玻璃缸和陶瓷盆都‘燒魚’,而且魚為了保護自己生存的需要,身體顏色會隨著周邊顏色而變化,慢慢地魚的顏色就會變淺。”
      好水好蟲養出“活藝術品”
      徐建民認為養金魚的四大要素是種、水、食、光。種是指要有好的魚種,然后就要根據魚的品種以及生長周期來安排水、食和光,這里面講究是很多的。
      “俗話說‘養魚先養水,綠水出好魚’,養金魚的水講求‘綠而不老,老而不壞’,有些金魚需要嫩綠水,有些金魚就需要老綠水,這要視具體情況而定。自來水的用量、曬水的時長、和容器的更換———徐建民說許多養魚的技術都是憑經驗,有時是無法用言語或文字來形容的,所以學養金魚不是幾年就能學出來的。
      過去給金魚喂食主要是魚蟲,魚蟲分為面蟲、蜘蛛蟲、倉蟲等好多種,金魚各有所好。給金魚找魚蟲、撈魚蟲也是個費力氣的活兒。老話講,在北京撈魚蟲,初春必到京西海淀一帶,而夏天以東便門、大北窯、麥子店和安定門外磚窯魚蟲最多。李振德記得以前撈魚蟲得半夜三點就起,騎著車到五棵松、二閘或清河去撈魚蟲,其間辛苦與樂趣絕非外人所能體會。
      “都說金魚是人工雕琢的藝術品。”李振德說,“像望天在眼睛翻轉的時期,必須控制好食、水和放養密度,否則它的眼睛就不能翻轉九十度。所以對養金魚來說,技術的使用就是一種藝術雕琢。”
      1958年之前,走街串巷賣金魚的大多來自金魚池或高碑店。李振德說這些小販賣的金魚多是“下手貨”,大多都是背鰭像一根刺或鰭只長了一半的,人們戲稱它們為“扛槍的”或“斷糧的”。家長也常會給小孩子買個小魚缸和幾條小金魚兒,當然,用不了多久,魚們都“仰泳”了。到上世紀60年代,賣小金魚兒的吆喝聲已經日漸杳然……
      ■ 溯源
      金魚起源于中國,系野生金鯽魚演變發展而成,因其色赤而鱗片閃爍若金,故名金魚。關于北京金魚的最早紀錄出現在(南宋)岳珂的《桯史》中,當時北京一帶很多人在窗前檐下“鑿石為池”蓄養金魚。金遷都北京后,設魚藻池飼養金魚。自金至清,皇宮、王府中代代飼養金魚,宮廷金魚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民間飼養金魚也逐漸普遍起來。清朝滅亡后,宮廷金魚流散民間。民國時期,中山公園、北海公園、動物園皆飼養金魚供游客觀賞,金魚池也建有多家漁場。新中國成立后,中山公園、太廟、北海公園等處都為國家飼養金魚,市園林局還設立了金魚養殖場和金魚門市部,民間養金魚已很普遍。文革時期,北京的金魚品種和“魚把式”大量流失。改革開放至今,北京金魚業得到迅速發展,但由于目前金魚多為土坑飼養,金魚的種類和品質仍存在著很多問題。
      ■ 魚 民俗
      老高碑店人為賣金魚不過年
      ●高巍,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
      北京的金魚文化與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分不開的,北京很多富有的人,他們有條件、有品位來飼養金魚,尤其皇家作為最大的消費家族,在這種娛樂方面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
      金魚的寓意很多,它是一種吉祥文化,如金玉滿堂,在過去就是希望人丁興旺。高碑店就有一個很特別的習俗,就是他們不過春節,尤其不過大年三十,而是過正月十五,因為春節廟會他們都去賣小金魚兒了。冬天老百姓沒有什么活動,春天伊始的時候就在廟會上花幾分錢給孩子買幾條小金魚兒,既是哄孩子玩,也給家里增添一些生命力,金魚有紅色的,有金色的,希望來年的日子能過得紅紅火火。北京人以前都去中山公園或北海公園看金魚,這也是一種生活樂趣。
      ■ 魚 器物
      木、陶、瓷、石與玻璃
      ●成善卿,北京民俗專家
      清朝宮廷里的養魚用具非常講究,虎頭盆拿澄漿泥燒制,其土中影響分子結構的雜質都需澄出,燒制出來泥的性質全沒有了,黏度非常大,透氣不滲水。
      好的木海用黃柏制成,稍差的用杉木,不怕水泡,也不易斷裂。像四喜花木海四面嵌有銅雕的圖畫或文字,可以說是木海中的極品;以陶盆論,講究用“鱔魚青”,它的顏色發黃發綠,個頭很大,看起來很古樸;宮廷養;以瓷缸來講,講究用官窯所燒的青花和五彩,但瓷缸多用于臨時觀賞用;還有漢白玉石雕魚盆,四周刻著海八怪的圖案,梅蘭芳故居也有一個;此外,還有魚桌,形同大八仙桌,它的木質為紫檀、紅木或黃花梨,六面鑲嵌有玻璃,并有人工刻花。桌架與玻璃用魚鰾黏合,不怕水,金魚就養在玻璃里面,這種也是臨時性的。
      ■ 魚 品種
      惟海水魚其難養也
      ●劉富龍,原中山公園文化班高級工程師
      北京的觀賞魚大致分為金魚、熱帶魚和海水魚三類(后兩種皆產自海外)。熱帶魚、海水魚要從側面觀賞,比如神仙魚身體非常薄,俯視的話就是一條線。金魚最適合俯視。
      解放以前北京就有熱帶魚了,最初是私人飼養,后來北京動物園也開始飼養熱帶魚。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北京熱帶魚飼養興起了一個小高潮,當時動物園已經有熱帶魚了。由于很多首長、名人養熱帶魚,再加上社會輿論的宣傳等方面,帶動了大家對熱帶魚的興趣,各魚店、花店也開始出售熱帶魚。
      海水魚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也有人養了,由于海水魚飼養條件要求比較高,最開始養魚的水都是空運過來的。
      一般來說,普通的熱帶魚比金魚要好養,尤其現在的調溫、加氧、采光都能自動控制,管理起來比金魚更容易。這三種魚中,海水魚是最難養的,水的問題很關鍵。
      ■ 魚 變異
      “坑養”減弱金魚品種特征
      ●李振德,原北京花木公司漁場場長
      野生金鯽魚是在環境作用下發生(具有多樣性的)突變形成的。后來人們進行池養,如在放生池或皇家園林的魚池中,這使金魚屬于半野生的狀態,這一時期金魚不會產生太大的變異,但魚的顏色基本穩定了。
      到明代進入盆養階段后,養魚容器變小,金魚活動受到限制,它們的生長完全在人的控制之下,它們的身體開始變短,尖頭變寬頭,肚子開始變圓,兩尾也開始變為四尾,逐漸發展成現在金魚的模樣,可以說這是環境作用(突變)和人為選擇作用(品種選擇)雙重作用的結果。
      有言道坑養不如池養,池養不如盆養。坑養省人工,魚長得快,降低了成本,但由于坑的面積大,養出來的魚沒有肚,尾巴短,品種的特征相對比較弱。這種粗放形式的養殖并不能出精品,而且有些雜交育種還缺乏科學性,這使得北京金魚的質量出現一些問題。

    來源:中國畜牧街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10-12-14 09:26:37 | 只看該作者
    樓主的知識面挺廣,學習了。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個回復系統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表于 2010-12-14 09:34:35 | 只看該作者
    原來金魚的淵源這么深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毯
    發表于 2010-12-14 12:24:10 | 只看該作者
    路過學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9 04:28,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磐石市| 深水埗区| 广宗县| 阿图什市| 垫江县| 察隅县| 安国市| 南涧| 长汀县| 南阳市| 广德县| 汾西县| 南宫市| 桂东县| 池州市| 来凤县| 临汾市| 缙云县| 岳西县| 海门市| 珠海市| 深州市| 江山市| 武汉市| 涪陵区| 碌曲县| 米脂县| 海口市| 大安市| 永嘉县| 城步| 汉源县| 安溪县| 晋城| 巴楚县| 田林县| 香格里拉县| 临颍县| 德江县| 公安县| 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