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OT玉米在創下兩年多高點后,受中國宏觀調控政策、市場需求持續減弱、基金獲利大量平倉等利空因素影響,11月下旬期價持續回落至近期低點。以3月合約為例,期價從617.5美分/蒲式耳持續跌落至520.25美分/蒲式耳,10個交易日內回撤幅度高達15.75%。12月上旬,受小麥價格強勁飆升、南美天氣持續干旱、美元指數重新走軟等利多因素支撐,玉米期價振蕩反彈至550—570美分區間。
基本面前瞻
美國農業部12月10日發布了12月份供需報告,由于沒有進行最新的田間和農戶調查,本月美國農業部對2010/2011年度玉米單產和產量數據不做調整,繼續維持上月預估,分別為154.3蒲式耳/英畝和125.4億蒲式耳。因此,市場將關注焦點轉移至需求方面。
近期美國玉米出口銷售速度令人失望。截止到11月25日當周,美國玉米出口成交數量75.81萬噸,本年度累計出口成交數量1238.91萬噸,同比下滑了8%;累計出口裝船數量1047.9萬噸,同比減少了2%。另外,澳洲小麥主產區降雨過多,小麥品質降低,可能導致未來飼用小麥數量大幅增長,這將進一步抑制美國玉米未來的出口前景。所以,我們預計美國農業部將繼續下調美國玉米出口數量5000萬蒲式耳,至19億蒲式耳。
不過,美國乙醇行業玉米用量有望繼續提高。一方面是乙醇加工利潤較為豐厚,吸引企業開工率偏高。從8月中旬至11月末,每蒲式耳玉米加工乙醇的收益超過了2美元,甚至高達3美元以上,這與上半年2美元以下的加工利潤形成了鮮明對比,推動本年度第一季度(9—11月)的乙醇玉米用量創下了約12.5億蒲式耳的歷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是部分車輛明年的乙醇摻混率將從原來的10%提高至15%,同時有傳言稱乙醇補貼將納入減稅計劃中,這將導致汽車消費玉米的數量大幅增加。因此,我們預計美國農業部將繼續上調美國乙醇玉米用量5000萬蒲式耳至48.5億蒲式耳。
國際市場玉米出口需求的下降及國內乙醇行業玉米需求的增加恰好互相抵消,使得美國玉米需求穩定在134.3億蒲式耳的上月預測值,2010/2011年度的玉米期末庫存也將保持在上月預測的8.27億蒲式耳的偏低水平。
因此,我們預計12月份的玉米供需報告會比較平淡,對市場及價格影響力度較小。2011年1月12日的供需報告有望對玉米市場產生長期基本面的指導影響,屆時美國農業部將公布玉米的最終產量報告,同時還將在庫存報告中首次公布2010/2011年度飼用玉米需求情況,另外還將公布冬小麥種植面積報告。
季節性壓力
從美盤玉米近33年(1977—2009)的走勢來看,絕大多數年份的價格在12月和1月份時均呈現出振蕩整理或者振蕩偏弱的格局,僅有幾個年份的價格呈現上揚走勢。導致此種現象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季節性壓力的體現,美國玉米10月份基本收獲完成,新糧上市的明顯增多以及農戶和貿易商在期貨市場進行賣出套保,往往導致后面兩三個月的盤面價格走勢較穩或偏弱。雖然今年美國玉米單產遠低于前期預期,但總產量仍達到了歷史第三高位水平。另外,供應減少、需求增多、庫存大減的基本面利好因素已經在前期10月份持續飆升的行情中得到消化。因此,目前需要更多的基本面新消息出現,才能刺激價格進一步上漲,否則振蕩調整基調將延續下去。
外圍市場作用
外圍市場對玉米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其他谷物類商品對玉米的帶動作用;二是國內外政策及美元指數對玉米的間接作用。由于今年全球小麥、玉米、大豆等主要農產品供需層面發生了較大變化,導致各個品種之間輪番領漲。玉米和小麥之間存在著相互替代關系,小麥價格的大幅波動也將影響到玉米盤面。根據近年小麥和玉米兩者之間的比價關系來看,正常區間水平居于1.25—1.50之間;12月上旬兩者之間的比價為1.365左右,比較合理。另外,玉米和大豆種植時間基本一致,兩者之間存在爭地效應。根據測算,玉米明年需要增加約600萬英畝的種植面積才能與大豆之間形成平衡關系。年前決定種植何種作物還有些過早,因此,爭地話題短期內不會被熱炒,對價格走勢影響有限。預計明年早春,此話題將逐步升溫,影響盤面走勢。
國內外政治經濟局勢的變化影響到美元指數的漲跌,而美元指數又影響到玉米等商品價格的變動。目前,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及歐元區債務危機令美元指數走強,而美國可能實施又一論的量化寬松政策將打壓美元下跌。因此,近期美元指數振蕩幾率較大,對玉米單邊行情的指引作用減弱。
綜上所述,不論是基本面還是外圍環境,短期內均不能為玉米市場提供更多方向性指引,預計美盤玉米將繼續在振蕩中前行,鞏固基礎,等待明年早春的新動向。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