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育雛按其占地面積和空間的不同及給溫方法的不同,其管理要點與技術也不同,大致分為地面育雛、網上育雛和籠上育雛3種方式。其中,前兩種又稱平面育雛,后一種稱為立體育雛。
(一)平面育雛
根據房舍的不同,地面育雛可以用水泥地面、磚地面、土地面或炕面,地上鋪上5厘米左右的墊料,室內設有喂食器、飲水器及保暖設備。這種方式占地面積大,管理不方便,易潮濕,空氣不好,雛雞易患病,受驚后容易扎堆壓死,只適于小規模暫無條件的雞場采用。為便于消毒起見,應用水泥地面較好。
網上育雛是把雛雞飼養在離地50~60厘米高的鐵絲網或特制的塑料網或竹網上,網眼大小一般不超過1.2厘米×1.2厘米,要求穩固、平整,便于拆洗。網上育雛的優點是可節省墊料,比地面平養增加30~40%的飼養密度,雞糞可落入網下,減少了雞白痢、球蟲病及其它疾病的傳播;雛雞不直接接觸地面的寒濕氣,降低了發病率,育雛率較高。但造價較高,養在網上的雛雞有些神經質,而且要加強通風,保持堆積的雞糞干燥,減少有害氣體的產生。
平面育雛從保暖方式來說大體上可分為煤爐育雛、煙道育雛、紅外燈育雛、電熱傘育雛,熱水管育雛等。這幾種保暖方式各有優缺點,又互為補充,可根據當地及自身情況合理選用。如小型雞場和農戶常用煤爐育雛,中小型雞場和較大規模雞場適宜用煙道育雛和熱水管育雛。紅外燈及電熱傘常用作局部加溫設備,在電力充足的地區也有僅用電熱方式育雛的。每盞紅外燈的育雛數與室溫高低有關, 見表5-1
表5-1 紅外燈(250瓦)育雛數
室溫(℃) 30 24 18 12 6
育雛數(只) 110 100 90 80 70
相應地,保溫傘下所容雛雞數與傘的直徑和高度有關,見表5-2
表5-2 電熱傘育雛器的容雞數
傘罩直徑(厘米) 傘高(厘米) 兩周齡以下雞數(只)
100 55 300
130 60 400
150 70 500
180 80 600
840 100 1000
注:兩周齡后酌情減少20%的雞數。
(二)立體育雛
立體育雛是將雛雞飼養在分層的育雛籠內,育雛籠一般四層,采用層疊式,熱源可用電熱絲、熱水管、電燈泡等,也可以采用煤爐或地下煙道等設施來提高室溫。每層育雛籠由一組電加熱籠,一組保溫籠和四組運動籠三部分組成,可供雛雞自由選擇適宜的溫區。籠的四周可用毛竹、木條或鐵絲等制作,有專門的可拆卸的鐵絲籠門更好,籠底大多采用鐵絲網或塑料網,雞糞由網眼落下,收集在層與層之間的承糞板上,定時清除。飼槽和飲水器可排列在籠門外,雛雞伸出頭即可吃食、飲水。這種設備可以增加飼養密度,節省墊料和熱能,便于實行機械化和自動化,同時可預防雞白痢和球蟲病的發生和蔓延,但籠育投資大(農村可充分利用竹木結構),對營養、通風換氣等要求較為嚴格。由于籠養雞活動量很有限,飼養密度較大,雞的體質較差,飼養管理不當時容易得營養缺乏癥、籠養疲勞癥、啄癖、神經質等各種疾病。
目前,養雞業發達的國家,90%以上蛋雞都采用籠育,我國也廣泛應用。籠育分為兩類:兩段制和一段制。兩段制籠養采用兩套不同規格的籠具,一般0~6周齡左右雛雞養于育雛籠,籠底網眼不超過1.2厘米×1.2厘米;7~20周齡養于育成籠,為2~4層半階梯式雞籠,籠子空間更大,便于育成雞的生長發育。一段制即育雛育成雞在同一舍內籠養,采用四層階梯式,中間兩層籠先集中育雛,然后逐漸均勻分布到四層進行育成,可減少轉群造成的傷亡。育雛時,籠底網眼間距要縮小,可鋪塑料網墊(6周齡左右取出)或調小網眼間距,側網和后網加密,以防跑雛,前網絲距可以根據雞的大小調節,使其既能自由采食、飲水,又不致跑出來。一段制的保溫效果不如專用育雛籠好,但比較經濟。目前,仍以兩段制更為普遍。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