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以及出口價格起199淡水水產研究所樊海平研究員分析了鰻魚產業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1年)下降至目前的2萬噸左右,2011年還會進一步減少。日本國鰻魚伏的原因。2008我國鰻魚出口單價在毒餃子事件后有所下降,2010年價格回升,下半年價格創歷史紀錄,預計這種趨勢將持續至2011年上半年。價格看漲的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亞洲的養殖鰻魚產量連年下降。臺灣養鰻業萎縮,養殖鰻魚下降國外技術貿至2萬噸左右。二是由于飼料、鰻苗、水電及工資等價格大幅度上升導致鰻魚養殖成降。中國鰻魚在易壁壘的重挫后產量從556451噸(養殖產量下降,1991年產量達39013噸,現在年產量普遍虧損,養殖產量大幅度下本大幅度上升。
2011年上半年中國烤鰻出口包,鰻魚價格上漲將導致市場量將大幅度下降,烤鰻有可能從買方市場轉變為賣方市場,上半年國際市場鰻魚價格將在高位上運行。但是,由于日本經濟長期不景氣,消費者勒緊腰消費進一步萎縮,價格上漲引起市場反彈,消費量下降,漲價的空間不會太大,日本市場的鰻魚已經從本世紀初的大眾化食品轉變為高檔的季節性食品,一般百姓只是在鰻魚節期間消費烤鰻。
由于歐洲鰻被納入華盛頓公約保,如果日本鰻苗大豐收,護范圍,日本鰻和美洲鰻資源衰退,在其他品種鰻魚的養殖技術取得突破前,廉價鰻魚的時代已經基本結束,今后的價格總的趨勢是看漲。當然不能排除價格在一二年內價格有所下降,但是像二十一世紀初那樣的廉價時代將一去不復返。
鰻魚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有:
一是苗種資源問題。國外研究的結果表明,歐洲鰻苗資源量在六十。美洲鰻苗資源量在八十年代中期達到高峰,目前產量年代初期達到高峰(年產量3000多噸),此后直線下降,目前年產量只有100噸左右。日本鰻苗資源產量在六十年代末期達到高峰,七十年代后連年下降,2007年~2010年平均年產量約為58.5噸極少,每年進口量只有幾噸。總的來說,可用于人工養殖的鰻苗資源已經陷入衰退甚至衰竭的狀態。全世界鰻鱺品種共有19種,其中仍然有部分值得開發養殖,如花鰻鱺、雙色鰻鱺等。近年發處于剛起步我國開展了花鰻鱺、東南亞及非洲部分苗種的人工養殖試驗,花鰻鱺養殖近期發展較快,苗種培育在福建,成鰻池塘養殖在海南,市場銷售情況良好;但其他苗種開階段,養殖技術還不成熟,需要對苗種產地、資源量、生態習性等進行進一步調查,對適合國內條件的養殖技術需要進一步研究,才能進入規模養殖。
二是養殖模式問題。我國鰻魚現有養殖模式主導為水泥池和土池單養。由于采用高密度、開放式養殖模式,隨著集約化養殖的不斷發展,其缺陷越來越明顯。
三是養殖成本問題。飼料原料成本攀升,成鰻飼料暴漲至每噸12500元~12800元,每噸鰻魚的飼料成本上升了4500元左右,養殖鰻魚的飼料成本每噸增加了7000元;鰻苗成本暴漲,日本苗從2009年平均2.3元上升至今年的7.5元,歐洲苗從1.15元上升至2.8元。
四是市場問題。中國養鰻業要生存、要發展,首先要降低對日本市場的依賴,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和其他國家的市場,逐步將話語權和定價權掌握在我們手中,使國際市場鰻魚價格逐漸恢復正常,提高養鰻業的效益。
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一是加強日本鰻苗出口管本、韓國和臺灣,為理。我國的日本鰻鱺鰻苗每年捕獲總量已經由以往的50多噸下降為40噸左右,按正常的養殖生產狀況推測,也只能產出4萬多噸左右的成鰻,遠遠不能滿足國內養殖生產的需求,不足部分需要進口歐洲苗補充。日本規定每年12月1日起至翌年4月30日禁止鰻苗出口,臺灣11月至翌年1月限制鰻苗對日出口,我國自產鰻鱺苗種已不能滿足養殖所需,但我國自產的鰻苗主要輸出到日此,國家有關部門應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切實有效地保護我國生產的日本鰻鱺種苗資源,嚴格控制日本種鰻苗的出口,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底禁止日本種鰻苗的出口,并嚴厲打擊走私行為,以保障我國鰻鱺養殖所需資源的自我供給短缺需求,保證我國鰻魚產業的和諧健康發展。
二是保持歐洲鰻出口退稅。歐洲鰻的銷售和加工須繳交6%的資源保護費(近兩年暫時免交),進口國日本的關稅稅率達到9.6%(日本鰻只要7.2%),導致其市場競爭力下降,建議減免歐洲鰻的資源保護費。
三是開拓國內大中城市市場。近兩年,選“鰻魚寶貝”,舉辦鰻我國鰻魚國內銷售僅3萬噸~3.5萬噸左右,對國外特別是日本市場的過度依賴導致養鰻業的應變能力很差。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廣東省鰻魚業協會在全國鰻工委的支持下,舉辦了首屆中國鰻魚節,在廣東、重慶、杭州、香港開展了宣傳促銷鰻魚的活動,推魚廚藝大賽開發了100多種鰻魚新菜譜,直接推動了國內鰻魚市場的發展,菜鰻的銷售量和價格均有了可喜的改善,使存池積壓的鰻魚得以順利消化,供過于求的局面逐漸扭轉。
四是尋找新的鰻苗品種。在鰻鱺苗種人工繁殖未成熟的條件下,應加強對鰻鱺苗種資源的調查和生物學習性的研究,尋找到可以補充的新品種是解決苗種資源嚴重不足的 五是推廣低碳生態養殖模式。近年我國開展了簡易可控生態、循環溝耦合鰻魚池、微孔增氧、循環水養殖等技術在鰻鱺養殖中的試驗,取得了良好效果,減少了換水量,維護了穩定健康的生態,有效減少了病害的發生率,尤其是危害嚴重的指環蟲、小瓜少,提高了養殖成活率和最重要途徑。
生長速率,產品質量安全得以有效保障。
六是把鰻魚列入中韓自由貿易談判的議程。韓國對進口鰻魚的關稅率稅率一直維持在30%的高水平上(其他國家只有3.5%~10%),高額的關稅導致中國鰻魚在與韓國國產鰻魚的競爭中始終處于劣勢。建議把鰻魚列入中韓自由貿易談判的議程,降低進口關稅。
七是扭轉低價出口烤鰻的局面。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鰻魚出口國,但鰻魚的出口價格由最大的進口國日本來決定,導致日本市場上中國鰻魚的價格比同等規格的日本鰻魚低得多,每年損失達幾億美元,這是由于中國沒有掌握國際市場上多數商品的話語權和定價權而吃了大虧。要扭轉這樣的局面,廣泛宣傳和推薦我國鰻魚的優質、安全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扭轉單純注重產量,忽視養殖環境和養殖模式;單純注重出口數量,低價大量出口的傾向。借鑒日本、臺灣行業組織和我國活鰻出口企業的經驗,通過漁業協會鰻業工作委員會和中國食品土畜產進出口商會鰻魚分會協調烤鰻出口數量和價格是有效的手段。當然只有當供不應求的局面產生并維持較長時間,這種局面才能得以扭轉。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