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價格上漲成為農業行業的主題詞,也因此造就了農業板塊良好的投資收益。業內認為,未來一年,在糧食供求偏緊的背景下,成本上升、流動性等因素將共同推升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同時,政策的支持也將大大提升農業板塊的長期投資價值。
糖棉漲幅最大
即將過去的2010年,伴隨著農產品價格的上升,農業板塊也一改以往季節性波動走勢,全年維持強勢,年初至今漲跌幅達到21.31%,在申萬23個行業中名列第五。而年初至今,上證綜指下跌13%,深成指下跌8%,滬深300下跌11%,農業板塊相對收益明顯。行業中獐子島、敦煌種業兩只個股年初至今漲幅超過100%,其他如登海種業、榮華實業、隆平高科、新希望等表現也非常突出。
農產品價格牛市成為農業板塊表現良好的主要原因,總體看來,農業各子行業在2010年盈利能力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受國際農產品走牛、成本持續提升、氣候異常等因素的影響,今年以來國內農產品價格出現集體走高,紛紛創出歷史紀錄,尤其是小品種的白糖、棉花等。
根據中華糧網的數據,年初至今,大品種中的小麥價格上漲了約7%,稻谷價格上漲約15%(粳稻價格漲幅高達30%)、玉米價格上漲約14%、大豆價格上漲6%。此外,白糖、棉花價格漲幅高達34%和80%。
農產品價格的全線上漲除了成本上升、供需緊張等原因之外,充裕的全球流動性也被視為國際大宗農產品走牛的重要原因。
華泰聯合證券蔣小東表示,牛市中價格表現最好的是農產品中供需關系最為脆弱的品種,例如棉花、白糖,產量預期的持續下調導致的供需格局惡化能夠對資金形成持續的吸引力,因此這些品種在這輪農產品牛市中的漲幅居前。
不過,在糧食連年增產的背景下,國內主要糧食品種供給基本平衡。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6.48億畝,比上年增長0.8%;糧食總產量為54641萬噸,比上年增產2.9%。其中,夏糧總產量為12310萬噸,比上年減少39萬噸;早稻總產量為3132萬噸,比上年減少204萬噸;秋糧總產量初步統計為39199萬噸,比上年增加1801萬噸。
明年農產品仍維持漲勢
對于2011年的農產品價格走勢,業界幾乎一致的看法是,未來一年國內以糧食為代表的主要農產品價格將繼續溫和上漲,不過,前期漲幅巨大的白糖、棉花等品種預計則會出現震蕩走勢。
國際糧食庫存的緊張、全球寬松的貨幣政策都給農產品走牛營造了條件。
蔣小東指出,2010年多災頻發的不利氣候對農產品的生產產生了不利影響,但種植面積的增長仍使今年全球糧食產量達到4%的高增速。盡管如此,產量增速依舊不抵糧食產品的消費增速,2010年末四種糧食(玉米、小麥、大米和大豆)的全球庫存消費比預計將從上一年度的23.4%降至20.8%的低位。
對于國內而言,國泰君安秦軍表示,國內糧價明年將溫和上漲。勞動力成本在2010年的加速上升導致所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成本壓力驟增,加上農戶順周期存糧、游資炒作,農產品價格易漲難跌,預計2011年農產品價格溫和上漲。
渤海證券吳立也認為,由于種植成本上升抬高農產品價格估值中樞,加上供求偏緊、農民惜售等,預計2011年農產品價格將同比上漲10%左右。
除了農產品價格提升所帶來的業績提升之外,政策的推動預期也被視為農業板塊的重要“利好”。
廣發證券熊峰表示,從國家政策上看,“十二五”規劃將繼續加大對農業的政策支撐,且我國正處于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變遷的過程中,我國的興農政策將長期持續,農業在我國是一個極具長期成長性的行業,農業具有長期投資價值。
不過,對于各子行業卻需要區別對待。東北證券鐘大舉認為,優先選擇農業產業鏈上游,階段性選擇中下游。他表示,在農產品價格上漲周期中,整個農業板塊表現都比較好,其中上游產業處于最優勢地位,種植業、種業以及具有資源優勢的肥料、海水養殖業都是盈利增長最快的細分行業,其次是中下游的飼料行業、養殖業等。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