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蜇歷來是港城市民餐桌上的“常客”,然而不少市民發現,今年的海蜇價格較去年上漲不少。記者對此進行了相關采訪。
海蜇價格普漲3成
“海蜇皮好的每斤10元,好海蜇頭每斤20元,普通的海蜇皮3元1斤。”在紅利市場,經營了多年海蜇生意的老初說,今年的海蜇價格比去年確實貴了不少。老初告訴記者,在去年好點的海蜇皮只賣到每斤7元錢,好的海蜇頭才賣15元一斤。“我賣的是沙蟄,價格相對便宜些。”老初說,口感更好的還有棉蟄,棉蟄的好蟄頭去年賣60元一斤,今年漲到了每斤90元以上。“去年我一上午就能賣出7箱海蜇,今年一天也賣不上4、5箱子。”老初告訴記者,漲了3成的價格使許多消費者“望蜇止步”。
“量太少了,我們今年就加工了幾十噸的海蜇。”牟平區某海蜇加工企業經理曲先生告訴記者,自己企業往年的加工量能達到500多噸,今年因為貨源不足,只加工了不到100噸的海蜇產品。
曲經理告訴記者,加工海蜇是每100斤新鮮海蜇能加工出20斤海蜇皮和10斤左右的海蜇頭,自己往年都是從煙臺本地進貨,今年由于海蜇減產,能從本地進到的海蜇數量驟減。“到外地進貨又不劃算,所以我就只能進多少貨加工多少了。”曲經理說。隨后
記者又采訪了位于福山區的一家海蜇加工企業,該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產量少,貨源不足,企業今年已經停止加工海蜇產品。
北部海域無“蜇”可捕
“今年確實沒有海蜇,出趟海就能捕幾只,個頭還不大。”蓬萊漁民老顧告訴記者,自己在今年7月下旬購買了增殖捕撈證出海捕撈海蜇,結果忙活半個月也沒捕上多少海蜇。“去年像我這樣12馬力的小船,出一次海捕個1000多斤海蜇都是少的。”老顧告訴記者,往年捕撈的海蜇個頭也比較大,小的在30、40公分左右,大的能超過50公分,而今年大的海蜇也就30公分左右。老顧說,因為捕撈的數量太少,所以捕上來的海蜇也沒賣給他人,直接就到市場上按鮮海蜇每斤2、3元錢的價格出售了。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北部海域捕撈海蜇數量都出現了大幅減產的情況。除了萊州灣海域捕撈量還能維持在單船150到500公斤外,往東產量逐漸減少,到了開發區附近已經是無“蜇”可捕。與之相反的是在我市南部海域,海蜇產量較去年有所增加,據統計在萊陽丁字灣海域附近捕撈海蜇最高單船產量在1500公斤以上。
海蜇產量減一半
記者從市海洋與漁業部門獲悉,今年我市海蜇的生產形勢不如往年,產量、產值、利潤三個經濟指標同比減少。據了解,我市今年累計回捕海蜇6006噸,同比減少57.8%;產值6821萬元,減少54.8%;利潤4204萬元,同比減少58.4%。
“海蜇是帶有洄游性質的海洋生物,它汛期受氣溫、洋流、海水狀況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漁業專家介紹,對于今年海蜇的減產,
專家告訴記者,今年北部海域的海蜇很少,主要原因就是年初煙臺北部海域受到海冰災害和寒潮影響。“水溫達不到海蜇生長的要求,而且過低的水溫也影響了海蜇餌料的生長,從而使其減產嚴重。”專家介紹,南部海域受寒潮影響相對小很多,因此才會出現北部減產南部豐收的現象。
文章來源:水母網
補充內容:
海產品價格上漲已不可遏制,勢頭很勁呀。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