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認為,面粉限價令或助糧食加工業強者愈強
為穩定物價,國家發改委日前召集中糧集團、五得利面粉集團等五家大型糧企座談,要求五家企業未來四個月面粉不得漲價。這是繼此前發改委要求幾家大型食用油生產企業不得漲價之后,又一項價格臨時管制措施。
據一家大型糧油企業地方公司負責人透露,作為交換,上述五家企業采購每噸小麥將獲得60元的補貼。
“全國有1萬多家面粉廠,拿到補貼的五家企業可以降價搶占市場份額,這對其他企業并不公平。”這位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項局部性的補貼措施可能會導致面粉加工業形成新一輪的洗牌,中小企業可能會有一些被迫關門。
五家糧企被關照勿漲價
五得利面粉集團營銷中心的一位銷售經理對本報記者表示:“12月1日早上7點開始,五得利所有的面粉產品每斤下調3分錢,將一直持續四個月,這是為了配合國家的宏觀調控。”
消息人士介紹,11月30日前后,發改委召集多家面粉企業舉行座談會,要求參加座談的糧食企業在全國“兩會”之前不得漲價,以穩定市場。與會的企業包括中糧集團、五得利面粉集團、北京糧食集團、天津糧食集團和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大連直屬庫面粉廠。
作為響應,五家企業中的唯一一家民營面粉企業五得利面粉集團在第二天就下調了旗下所有面粉產品的價格。中糧集團有關人士則表示尚未聽聞中糧面粉產品降價的消息。
上述大型糧油企業地方公司負責人透露,為了補償五得利等五家面粉企業未來四個月不漲價以及降價,有關部門會給上述企業采購小麥每噸60元的補貼,而一般面粉加工企業加工每噸小麥的利潤很難達到60元的水平。五得利方面表示,補貼水平沒有每噸60元那么高,但可以對沖面粉價格下調帶來的經營壓力。此前,發改委曾召集中糧、益海嘉里、九三糧油工業集團等大型食用油生產企業召開座談會,要求上述食用油企業未來4個月內價格只能下調,不能上漲。
不過,發改委在出臺食用油限價令的同時并未對相關企業進行補貼。
獲補貼強者或愈強
中華糧網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2月5日,全國小麥均價2062元,與今年1月3日的每噸1936元相比,上漲126元,目前仍處于歷史最高位,山東、河北等地的小麥收購價甚至高達每斤1.1元以上(每噸2200元以上),一位行業分析師認為:“10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4.4%,創下25個月來新高,有關部門面臨的壓力很大,通過面粉的限價令可以適當緩和形勢,暫時緩沖物價上漲的動能。”
小麥價格上漲讓面粉加工企業利潤大幅縮水,據江蘇一家面粉加工企業的高層介紹,“現在加工1噸小麥的利潤只有10元錢,五得利等五家企業因為有補貼,成本降低,面粉可以降價,如果我們也跟著下降的話,利潤全部被吃掉,只能關門。”
上述大型糧油企業地方公司負責人認為,獲得補貼的五家企業中,中糧集團和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屬于央企,北京糧食集團、天津糧食集團是地方國有糧食企業,只有五得利一家是民營企業。在全國一萬多家面粉廠中,五家企業在市場上本來就很強勢,現在有了補貼,競爭力更強,這可能會導致面粉加工業形成新一輪的洗牌,中小企業可能會有一些被迫關門。
上述分析師則表示,僅憑上述五家企業要滿足全部市場的供應,并不現實,但是通過補貼龍頭企業的形式,至少可以讓這五家企業不會提價搶購市場上的小麥,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小麥價格上漲的動力。此外,國家也不可能讓全國所有的面粉廠都獲得補貼,操作起來很難。
在政策的連續調控下,小麥和面粉價格已經企穩,但是上述分析師指出,從天氣來看,河南等小麥主產區的旱情有所抬頭,加上明年白小麥的最低收購價已經從上一年的每50公斤90元上調為95元,4個月的限價結束后,預計小麥和面粉價格還會維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位置。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