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發

樓主 |
發表于 2010-12-8 13:24:21
|
只看該作者
食品安全涉及到每一個人,確需營造“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社會環境。但各種聲音混雜的宣傳,公眾對食品安全事件已是草木皆兵,有時候甚至分不清過街的是老鼠還是貓。一聲喊打,人人出手,亂拳傷及無辜時有發生。正如陳院士所言,公眾食品安全知識科學、正確和客觀的宣傳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消費者有了正確的食品安全觀才能打擊劣質食品。同時,減少或者避免誤傷,扶優是更好地削弱劣質食品的市場。
食品安全的不斷進步,離不開全方位多視角的各種研究。研究的結果有些最終得以驗證是正確的,但也有些最終被證實是片面的甚至錯誤的。現在有個別人為了擴大自己的知名度,把一些本該在專業刊物上發表在學術平臺上討論的并不成熟的觀點,冠以“某某大學”“專家”的頭銜在大眾媒體發布,再被個別熱衷炒作的媒體非專業的“追根求源”,最終導致消費者一片混亂,甚至迷失了起碼的“對”“錯”標準,何以保護自己?
食品安全并非孤立存在,我們要同時考慮食品營養成分的供給與人體的吸收以及成本。否則,拋開了食品功能談安全,可望而不可即的成本打造安全,有何意義?此外,不同的原輔材料,不同的工藝手段,不同的包裝形式在食品安全中所起的作用和產生的危害不同。因此,食品安全是立體的,需要綜合考慮。任何集中在某一方面“盲人摸象”式的引導和宣傳都可能把公眾引入誤區。科學、客觀、全面的食品安全知識成為主流聲音是真正保護消費者,是食品安全的發展和進步。
|
|